通风现场会发言材料 通风现场会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首先代表××××全体员工表示欢迎,今天在我区的-850 东大巷(780 上山)召开这次一通三防现场会。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学习提高的机会,我们虽然在一通三防方面有一点成绩但在其他方面与兄弟单位还有很大差距,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多多指教。下面我就把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各位作简单汇报: -850 东轨道大巷是-850 水平东翼主要运输通风巷道,设计长度平巷 2793 米在 2530 米处掘上山 287 米先与-780 轨道大巷相贯通。平巷段采用钻车侧卸机械化作业线,上山采用风锤耙斗机普通作业线施工。由于是-850 东翼的首条巷道必须由-850 暗立井独头向前掘进。这样长距离通风问题是制约施工主要矛盾。在施工初期我们采用了 30*2 的大功率对旋风机和直径 800 毫米胶质风筒,在迎头 150 米改为直径 600 毫米胶质风筒。随着施工距离的不断加大,受胶质风筒通风阻力和局部漏风的影响工作面的风量逐渐减小。在达到 1400 米以后由于是深部巷道地温较高当风量不足时,工作面温度达到 26 度,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决通风问题,在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采取了在迎头 500 米后改用 800 毫米铁制刚性风筒,在巷顶掉挂。通过现场使用对比铁制风筒不仅解决了胶质风筒风阻大漏风严重的问题,还解决了远距离通风风筒的反复调修与更换的难题。减少了人员的日常劳动强度。可以用现在的具体数据来加以说明,用现有风机采用胶质风筒时,在施工 1500米时迎头的实测风量为 6.2 立方米/秒,略低于工作面的需风量,工作面温度达到 26.8 度。特别是后路温度达到了 28 度以上。现在通风距离 2460 米其中铁风筒 1500 米直径 800 毫米胶质风筒 920 米迎头直径 600 毫米 140 米,现工作面的实测风量为8.98 立方米/秒,风速 0.45 米/秒工作面温度 25 度(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后路的巷道温度也低于规定值。通过以上数字的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改用铁风筒后对通风阻力第 1 页 共 2 页和供风效率上的效果。另外在费用消耗方面铁风筒 590 元/米800 毫米胶质风筒 41 元/节,表面费用确实高,但胶质风筒的服务期平均仅为 1-2 个月,对于长距离施工时每米消耗在 5 米以上(800 风筒迎头不复用),另外还要投入功力更换调整,综合考虑铁风筒的费用略高于胶质风筒。但由于胶质风筒的客观特性决定了通风效率,无法满足安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