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济超副省长到黄淮学院调研时的讲话 3333 徐济超副省长在黄淮学院调研时的讲话 2014 年 1 月 6 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来黄淮学院,主要是看看黄淮学院近年来的转型发展情况,同时为近期教育部即将召开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做些前期准备。 刚才在学校进行了考察,并听取了介晓磊同志代表学校所做的工作汇报,感觉学校近年来是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好的办学成效,可以说,这几年是黄淮学院发展最快的时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学校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广大师生艰苦奋斗的结果,没想到这些年发展变化那么大,办得那么突出,特别让人感慨,看了以后心里也踏实了。 首先,特别感谢 XX 县区委、市政府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黄淮学院改革、建设与发展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促进了黄淮学院的快速发展。亚伟同志主管高校的改革和规划工作,以后省里面要对这所学校特别的考虑考虑,给一些特别的支持。相信教育部鲁昕部长来校看了学校的转型发展以后,也会像我一样心里非常踏实。在全国地方高校推进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其他高校来了参观以后,肯定也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有震撼、有震动。下面,我说一点大家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比较一致的看法和共同的认识,希望以此能够加快我省高校的转型发展。 首先,高校的转型发展已经势在必行。“转型发展”这个词对高 1 校来说有时候还不够味儿,一定程度上称为教育的变革,甚至叫做教育的革命都不为过。因为咱们国家的教育脱离实际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这种状况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时期。在那个时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普遍的思想观念,上学就是为了不干活,这种意识在发达国家虽然也有,但是在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这种文化意识尤其强烈,具有深厚的土壤,造成了教育与实际的脱节。 第二个阶段就是计划经济时期。解放以后,国家采用了前第 1 页 共 7 页苏联的一套教育体系。现在如果到前苏联去看看像俄罗斯国立大学、俄罗斯技术大学,他们的教育体系过去我们国家很崇尚。但是,前苏联的那一套教育体系跟市场的密切互动和结合方面,到现在还都不行,他们除了军工技术还可以之外,整体上教育与实际是脱节的。所以,解放以后我们办了很多大学,接受了跟前苏联一样教育,但是由于这种教育体系跟实际的结合是不行的,所以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教育与生产实际也是脱节的。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