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初三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背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现象描述)我们现行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较僵化的教学轨道上:课堂内教师讲解书本道理,交待知识要点;考试时学生埋头苦干、奋笔疾书,力争多答。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有些知识和现实是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上好初中特别是初三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呢?我觉得除了教师自身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研究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这里所说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结果,并运用探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所以可以说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开卷考试”。但是由于初三学生年龄只有十五岁左右,各方面都不成熟,各类知识的积累也很有限,知识储备量不足;初三阶段又有面临中考的特殊性;再加上长期形成的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使得当前学生的能力培养囿于课本,课本成为课堂教双1边活动的唯一媒介和学生技能培养的唯一渠道;传统的教学模式——班级教学的封闭性,注定课堂上只能采取老师、学生听的方式。因此,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十分重要。几年来,我在初三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引进、落实探究性学习,采用以课内学习为主,以课外研究为辅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二、研究的内容1、初三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特征2、初三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策略3、初三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4、初三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策略5、初三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三、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四、研究步骤:第一,教师应以“问题解决”统领课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设计过程中开展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要能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的中心任务。在思想政治课上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通过课前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搭起知识的支架),分析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指导学生通过预习以问题形式整理出知识学习提纲,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参与课堂学习,以最终解决“所有问题”。例如初三教材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讲述如何正确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完成统一大业。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做好预习工作,并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列出四个专题:(一)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二)对于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和世界上有哪些不同态度?(三)怎样正确解决台湾问题?你有什么好方案?(四)我们每一个青少年能为祖国统一做哪些实事?通过这些问题,从台湾的历史、现状、我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以及同学们的历史责任等角度将教材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同时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四组,各由一位同学负责,分别选取一个专题,要求大家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报纸等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原本我认为同学们或许会象完成笔头作业那样交差了事,没想到他们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以创造性的认知展示了对各个“问题”的理解。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报纸、上网搜索、图书馆借阅书刊等多种渠道,查找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进行精心筛选,在广泛摄取信息的基础上,各组同学各显神通。第一组的同学用详尽的图片、文字资料从地理学角度、历史发展角度分析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第二组的同学则另辟蹊径,将岛内、以及国际上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一一罗列分析。第三组的同学们大胆开拓思路,不拘泥于原有政治课教学形式,组织了小小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