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建立王琦△ 1.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医体质分类是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及与健康疾病相关性,实现个体化诊疗的前提,也是中医体质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核心与基础,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1 医学模式的转变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 年在名为《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了 21 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因此,医学研究的重点也随之改变,从研究人的“病”到研究病的“人”。1.2 国际竞争世界医学界一直关注研究人类体质现象,但尚缺少个体分类方法。韩医四象医学源于《灵枢·通天》“五态人”,但韩医界普遍认为四象医学是韩国的民族遗产,并已进行深入研究,日本一贯堂医学也创立了独自的体质医学体系,与中医学形成竞争态势。1.3 个体化诊疗思想难以贯彻实施目前的医学还是以治愈疾病为主要目的的医学,针对个体差异的个体化诊疗还在探索之中,尚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如何实施个体化诊疗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是要找到适宜的方法和途径。1.4 中医体质分类需要标准化辨识工具要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研究,就必须找到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工具。一方面,使相关专业人员在进行体质分类时,能够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另一方面,使非专业人员能够进行自我体质判断。因此,中医体质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是体质分类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综上所述,制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的标准,符合医学目的转变,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发展思路;适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需求;为中医学与多学科交融及与世界医学对话提供对接平台。2.研究方法2.1 总体研究方案△王琦(1943~),男,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文献学信息学研究相关生化指标检测流行病学调查HLA 检测全基因芯片检测多学科交叉的中医体质分类研究方法SNP芯片检测聚类分析图 1 总体研究路线图2.2 具体研究方法2.2.1 运用文献信息学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提出中医基本体质类型概念及其诊断表述依据通过检索古代及现代文献,并结合多次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总结提炼中医基本体质类型概念及诊断表述依据,为编制量表和标准奠定理论基础。2.2.2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体质分类提供客观依据在中医基本体质类型概念确立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