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中国农业》随着 21 世纪即将来临,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治家、科学家都对21 世纪人类的发展前途表现出普遍的关注,纷纷预测和规划新的世纪。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是国家稳定的根本。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领导人非常重视农业问题,在全国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一系列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高。1997 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49250 万吨,肉奶蛋产品 9100 万吨,水产品 3600 万吨,城乡居民人均粮食、肉类、蛋类等畜产品消费量均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0 元,比 1978 年实际增长 3 倍多。农民生活正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在近 20年的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总量中,我国就占了 1/3。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而且对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下个世纪的前 50 年,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时期。粮食、农业、农村的发展和改革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将成为国民经济能否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确保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城乡居民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走依靠科技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指导方针,对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描绘了本世纪末及下世纪初中国农业的发展蓝图。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民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奋斗目标。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科技成果使用和推广率低;农村科技知识普及率低;农村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农业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农产品的供应还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 21 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难度会越来越大,面临更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