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人的故事》读后感 原创:发条 gecheng 葛澄 五年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因为: 一、视角独特 历史不能说胜利者写的,就理所当然由胜利者写。知识泛滥的年代,普通人独特的视角显得更为珍贵。哈夫纳的意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灾难不能全推给希特勒,这种反思本身就值得反思。个人的问题在哪儿。为什么士兵们没有反抗。平民对纳粹暴行和即将出现的战争浩劫视而不见。哈夫纳认为决定历史的不是希特勒丘吉尔,真正称得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和决定,便发生在我们这些无名小卒之间,来自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平民百姓的内心。 本书的切入点是德国的民族性,哈夫纳说。我的民族具有一种效果惊人的罕见天赋,能够让群众同时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这种天赋或许正用于弥补其在个人幸福方面低下的能力。德国人还能以最专业,最彻底的方式把事情做绝。 对群体性疯狂的批判一直都有,像《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和《乌合之众》,前不久还看到一篇很棒的文章《追问自己在历史中的责任》,而哈夫纳的视角是揪着本民族特性去批判。 可就是这样,这本书在德国畅销了很长时间,不知道德国人读起来,是不是也有一种自虐的酸爽。 二、逻辑 1、德国走向纳粹极权的逻辑 书里勾画出这样一条路线图。魏玛时代的卡普政变——拉特瑙——经济灾难——施特雷泽曼——布吕宁——希特勒,要不是拉特瑙和施特雷泽曼死得意外,擅长“手术获得成功,病患已经死亡”的布吕宁弄得乱七八糟,导致“权力就躺在街头”,希特勒也没那么容易上来。 第 27 节写了高等法院如何失去制衡功能,成为纳粹工具,三权分立瓦解。还专门用一节写了“国会纵火案”,纳粹魔爪先干掉软柿子德共,在日渐浓厚的恐怖气氛威慑下,其他政党第 1 页 共 4 页纷纷倒向希特勒。这里面的根源是:若继续深究下去,我们便可以发现一个再简单不过,而且几乎普遍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理由--畏惧。与其被围殴,那么到不如跟着他们一起去揍别人。法西斯长期恐怖主义带来的畏惧,导致民族性精神崩溃。 总共四样东西最后制造出坚不可摧的纳粹政权,它们分别是:冲锋队的恐怖措施、庆典和慷慨激昂的宣言、各政党变节行为、集体崩溃——也就是千百万人同时发生了精神错乱的现象 2、作者个人选择的逻辑 哈夫纳少年时正逢德国一战战败,和其他少年一样,他每天都和小伙伴们沉迷于战争游戏,按照他们的战术讨论,德国不可能会有这么大战损,早就应该主宰欧洲。 事实证明,正是哈夫纳这批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