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注: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典型药物的结构、性质及合成方法;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熟悉局麻药的分类及研究发展的过程;了解常用局麻药的临床作用特点。)[教学内容]:局部麻醉药是指当局部使用时能暂时、完全地和可逆地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方法,即在意识为消失的情况下使身体的某一部分失去感觉,以便进行外科手术的一类药物。理想的局部麻醉药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对组织无刺激;②作用限于神经组织;③产生麻醉的诱导期短;④持续作用时间足够长;⑤全身性毒性低;⑥溶于水等。局部麻醉药按化学结构分为:对氨基苯甲酸酯及苯甲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等)、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氨基酮类(达可罗宁等)、氨基醚类(奎尼卡因等)等。一、对氨基苯甲酸酯及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一)对氨基苯甲酸酯及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的发现临床最早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是从南美洲古柯树叶中提取出的可卡因(Cocaine),于 1884 年正式用于临床。可卡因毒性较大,有成瘾性,其水溶液不稳定,消毒时易水解失效,且来源有限。因此,开始改变结构,进行可卡因合成代用品的研究,以期得到更理想的局麻药。可卡因的结构式为 可卡因的水解方程式 可卡因 (-)爱康宁 苯甲醇 甲醇可卡因的水解产物均无局麻作用。因此推测其局麻作用与分子内的酯键有密切关系。当一其它羧酸代替苯甲酸与(-)爱康宁形成酯。麻醉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此外,从爪哇古柯树叶中提取出的生物碱托哌可卡因,其分子内不存在羧酸甲酯结构,同样具有较强的局麻作用。由此说明苯甲酸酯在可卡因的局麻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托哌可卡因的结构式 后来又发现了两个六氢吡啶的衍生物——α-优卡因和 β-优卡因,两者均有类似可卡因的局麻作用,其水溶液较稳定,毒性也低。由此说明爱康宁的结构并非必要。 α-优卡因 β-优卡因 认识到苯甲酸酯的重要性后,便开始了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局部麻醉作用的研究。先后得对氨基苯甲酸乙酯、阿索方和新阿索方等具有较强局麻作用的化合物。 阿索方 新阿索方由于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太小,不能供注射应用,而制成盐酸盐的酸性又太强,也不能应用。为了克服此缺点,有合成了一系列的对氨基苯甲酸氨代烷基酯。在 1904 年合成了局麻作用优良的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二)代表药物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 1.结构式 2.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mp.1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