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北平以北》观后感 4 篇 《北平以北》观后感一 12 月 8 日,红色革命题材的纪录片《北平以北》全国公映,将北平以北这段抗战的历史,全景展现在观众面前。《北平以北》是首部介绍平北地区抗战历史的影像作品,记录了八路军三次挺进平北,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故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北平以北》毫无疑问是一部讴歌英雄、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作品。我们需要给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作品点赞。 《北平以北》中贯穿着白乙化、吴涛、王亢等英雄人物,很多英雄的后代至今依然健在,他们成立了“平海儿女研究会”,立志将父辈们的事迹传承发扬。其中吴涛的女儿吴鄂鄂女士在观看了《北平以北》之后,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她回忆了父亲曾经给她讲述的那段历史。当年在北平以北这片红的热土上,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是八路军十团,团长是白乙化,政委就是吴涛。“父亲经常给我们讲述白乙化和老十团的故事,他和白乙化都是辽宁同乡,也是中国大学同班同学,他们共同参加一二九运动,同时被捕同戴一副脚镣。当年平北抗战极其艰苦,没有后勤保障,吃穿、兵员、情报全靠自己,没有固定住所,寒冬腊月只能睡在山上土炕或者梯田沟垄里。父亲曾作诗‘夜宿白马关,朝发石塘路’就是真实的写照。白乙化牺牲后,父亲为他填词《悼白乙化同志歌》:没后退,直向前,站在抗日最前线。平北抗战胜利来之不易。” 的确如此,平北抗战来之不易。平北抗日根据地当时是在日伪政权“一地三国”的夹缝中开辟出来的,其艰苦程度不亚于红军长征。如果说《四世同堂》描写的是日军占领下的北平是屈辱和悲伤,那么《北平以北》呈现出来的是八路军保家卫国殊死抗争的英雄气概和信仰力量。在北平以北这片永远不能遗忘的红色热土上,我们见证了白乙化、吴涛等当年一二九运动的青年骨干一步步成长为抗战领袖,成为御敌疆场、杀身成仁的勇猛战士;我们见证了平北军民奋起抗争、不畏牺牲,像英雄母亲邓玉芬一样的群众英雄故事;我们见证了八路军三进第 1 页 共 5 页平北的艰苦卓绝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胜利属于我们,属于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平北,属于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 英雄昂的鲜血浸染了平北,浸染了长城,长城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最值得纪念的篇章。从 1933 年国民党军队参战的古北口战役到 1937 年的南口战役,平北在悲伤中沦陷。但是在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近平北之后,我们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