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赚钱》读后感 万践归宗 每本书都或多或少地会有些我们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地方,我的习惯是先把自己喜欢的记住,其他部分就随缘了,当然,最好是能将不好的部分从自己的记忆中剔除出去。 整篇文章主要讲了理财观念、全局意识、基金常识、股票常识四个部分。 理财观念 跟所有事物一样,理念永远比细节更重要,因为理念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做正确的事儿,细节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正确地做事儿。 首先,我们要想清楚到底要分配多少精力到理财上面,只有抓住了重点,才能整体收益最高。作者举了个例子很形象:小 a 月收入 8000 元,有存款 4 万元,怎么来评估理财的精力分配呢。 当前我们把钱放到常见的理财产品里面收益大概是 5%,如果把小 a 看做是一项资产的话,那么他自己本身这份资产每月产生的收益是 8000 元,反推出小 a 的身价是 8000/5%*12=192万元。所以要花多少精力来投资到自我成长,花多少精力来理财就一目了然了。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让自己成长,提高投入才是最划算的投资,个人的增值速度要远快于理财的收益。虽然如此,我们还要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财商,双管齐下,才能最终实现财务自由,老有所依。 再者,就是年化收益率目标定在多少最合适。这里我也只转述作者的观点,因为以当前自己的理财能力,我实在是没信心达到她说的这个值。 作者的逻辑是至少要跑赢 cpi+gdp 的增长速度之和,比如2017 年,cpi=1.6%、gdp=6.9%,那么也就是理财的目标至少要为 8.5%.不过她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单纯跑赢 cpi,只能保证30 年前我们能吃上一斤猪肉,30 年后依然还能吃上一斤猪肉,但是并不能跟上这 30 年社会财富增长的速度。 第 1 页 共 6 页 30 年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远不如现在,那时候吃上一斤猪肉的感觉可能跟现在吃上一块阿根廷进口牛排的感觉差不多,而现在满大街的人都能每天吃上猪肉,所以显然生活水平是下降了。 而作者的理财目标是 20%收益,她的意思是最好能跑赢 m2增速(m2 指的是广义货币,近十年的增速平均为 17.22%),这样不仅能保持正常的生活水平,连货币超发的风险都能屏蔽掉。 最后,就是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投资偏好,把风险设置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方法很简单,不管投资了什么产品,如果自己寝食难安了,那么还是收一收比较好。不少人选择理财产品,只看见了年化收益率 20%,却没注意看见这个产品历史最高亏损值高达 60%,光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打。这就跟选择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