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才是怎样早就的》读后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有感 读了人大附中王金站校长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之后,我颇有感受,一直想写点东西,可又不知从何处下笔。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教师,我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的重大。下面是我的一点拙见和心得体会。 (请收藏网:) 一、如何定义“英才”。 热热闹闹的高考已经过去,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们大多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那些高考不理想的学生可能复读准备下一轮的冲刺。高考好像是一道门槛,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跨过去了,孩子的前途就一片光明,而高考落榜就如同到了世界末日。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才能有大好前途,才是对社会有用的“英才”,那么何为“英才”呢。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 1.杰出的才智 2.才智杰出的人。“英才”主要指的是“才”和“智”。有的人很有“才”,但是智力并不是很好。比如说天才指挥家舟舟在两岁时就被确诊为先天愚型儿,他的智商只有健全人的 30%,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智残人曾在北京保利剧院登台指挥了中国歌剧院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并于 2014 年 9 月在美国指挥了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等三首乐曲,获得极大的成功。舟舟虽然一天学没有上过,智力低下,但是他有超乎常人的指挥才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接受,难道我们不认为舟舟是“英才”吗。据悉北京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已经连续两年下降,累计下降人数达一万多人,可见“考研热”已经成为过去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压力所造成的。象考个好大学就有好工作的想法已经不现实了,清华北大毕业找不到工作回家修鞋、卖红薯的也大有人在。我个人认为读书努力,学习成绩好并不一定就是英才,真正的英才应该是能够利用有限的知识和能力创造第 1 页 共 10 页出无限功绩的人。我们职业高中的学生虽然没有上大学,但是他们同样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同样可以发挥特长,为 1 社会创造财富,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英才”。 二、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 日前 2014 北京高考成绩新鲜出炉,今年文理科头名又被两女生包揽。人大附中理科实验班学生胡梦萦以 702 分的高分夺得理科状元,这已是人大附中第五次夺魁。“英才是怎样造就出来”的呢。可能我们会觉得这些莘莘学子一定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其实不然,就以人大附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