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收制度我我国财政的影响[“十二五”时期下的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探讨]摘要。到目前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历了三十余年。在这期间,我国的经济体制历经改革之后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作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财税制度,也在历经重重困难之后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但与此同时,我国财政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亟需我们重视的矛盾与问题。基于此,笔者从财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谈起,分析了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关键词:财税制度发展问题建议一、财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20XX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时期。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难度在加重。财税制度一直都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财税制度改革的进程,不仅有利于我国整体的改革开放,而且还关系着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能够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财税制度的改革,要在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础上,健全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加快建立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二、我国现行财税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财政职能仍然存在着“越位”和“缺位”现象目前,政府财政职能仍然存在着“越位”和“缺位”现象。我国各级政府和地方政府仍然把政府的首要职责定义为开辟财源和发展经济,公共服务被其视作第二或第三位职责。很多地方性政府把资金多用于筹划和投资具有竞争性的项目,真正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只占少数甚至不足,存在着一定缺口,这种情况在基层财政上的表现尤为突出,政府与人民的矛盾也越尖锐。(二)税收的立法、执法、信用存在缺失现象第1页共4页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具体见下表2-1。(三)转移支付欠缺规范当前,在我国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中,转移支付尚不规范,资金使用率较低,极易导致腐败的滋生。通常,转移支付包括三大类,即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我国转移支付欠缺规范的表现主要在两个地方,见下表2-2。(四)预算体制及其监督机制有待深化目前,我国财政预算覆盖范围相对较小,资金挪用的问题也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此外,目前我国也缺乏中长期预算和周期性质的年度预算。如此一来,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发展和国家的宏观调控进度难以协调和适应。同时,我国的财政预算体制并没有完全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得预算审批、审核失去了原有意义。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几点建议在这部分中,笔者细分为三个具体的方面,即财政方面;税收方面;具体税种方面。以这三方面为基础,分别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一)关于财政方面的建议1、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见表3-1。2、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功能政府采购,是指我国各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用财政资金依法采购符合规定或者采购限额标准的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发挥政府采购,不仅能贯彻国家政策方针,还有助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从我国情况来看,我国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的功能,实行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具体而言,对集中部分,可以设立政府采购中心这样的专门机构进行组织运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一定的采购规模,而且还能有效节约财政资金,促成政府采购市场的形成;对其中的分散部分,则可以由各个支出单位在遵循相关政府采购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进行。(二)关于税收方面的建议1、调整相关税制结构第2页共4页目前我国现行税法中,只有《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优惠条款中体现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鼓励。这虽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相符合,但是与我国的税制结构却有着不吻合之处。我国当前税法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税收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鼓励和支持。因此,调整相关税制结构,尤其是要抓紧制定增值税为首的流转税制迫在眉睫。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要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相结合,在遵循适度原则的基础上,不超过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承受能力。2、将税收政策进一步提升到立法的高度对此,可以由专门部门进行负责,把与税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