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六】VIP免费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六】_第1页
1/10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六】_第2页
2/10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六】_第3页
3/10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六】 梁家河,这个陕北不起眼的小村,近几年却‘声誉渐隆'——‘习近平下乡的地方'‘习近平当大队书记的地方'。人们对它的关注似乎全部来源于此。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青年习近平成就了梁家河,梁家河也成就了青年习近平。这才是唯物辩证法的菁华。 如果摘掉这个‘金字标签',那么,褪去了华丽外衣的梁家河,到底是什么样的。陕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梁家河》,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梁家河。重返梁家河 按常理,一本叙述历史的书,会按叙事‘三要素'引出时间(1969 年 1 月)、人物(青年习近平及其下乡同伴)和环境(XX 省 XX 市一个小村庄),进而展开情节。然而这本书却不落俗套,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为喻开题,形象而精炼地概括了这本书的主题,给读者以较强的视觉观感冲击。一本书的第一句话往往成为‘文眼',为全书立意与格局定调。‘踏上这片曾经劳动、生活过七年的土地,见到这些曾经朝夕相处、始终不能忘记的乡亲,习近平难掩激动的心情。'《梁家河》的头一句话,没有刻意拔高的赞颂、没有浮夸语言的烘托,甚至没有一句白描式的铺陈,一幅温暖而鲜活的图景跃然纸上,其中似乎还饱含着说不尽的往昔峥嵘……毛泽东用一个‘稠'字,道尽了革命的峥嵘岁月。梁家河之于青年习近平的‘峥嵘岁月',有如一个景深镜头,随着习近平 2015 年 2 月 13 日回到梁家河而连续跟进、次第展开:与昔日‘小伙伴'们挨个儿握手、嘘寒问暖,用陕北方言同大家拉家常,坐土炕、访窑洞、吃酸菜、叙旧情,当年的那个大队书记真的又回来了。 酸菜可以说是青年习近平的最爱,‘酸菜成为我最好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到后来,我到现在我还想念那个酸菜'。小小的酸菜里包含着大情怀,成为总书记后的习近平用吃酸菜比喻贫困地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谁送我一碗酸菜,我说我今年生活又改善了',借此告诫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为百姓干实事好事。梁家河的知青岁月 七年的梁家河岁月,在习近平身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第 1 页 共 10 页俗话说‘雁过留痕'。但当‘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雁终究要随风而高飞,雁痕也会掩埋于历史尘埃。而梁家河的这个印记,倒可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因为这既是一个逆境之人奋起的印记,也是一个青年人脚踏黄土、扎根一隅的印记。这印记尤其体现在习近平的‘一来一去'上。鲜为人知的是,青年习近平也经历了‘两进梁家河'的过程。‘一进梁家河'就是大家熟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六】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