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几点感悟与思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学校作为国家的“细胞”之一,更要实施国家“依法治国”重要战略方针。学校的管理、教师的行为、学生的教育,更要“依法”;否则,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就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会遭遇挫折。 一、几点感悟: (一)学校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依法治校。 传统的“人治”思维,使一些学校管理者长期养成了一些习惯性思维,习惯了学校的大事小事个人说了算;一些重大决策不经过行政会议讨论自作主张;草率决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案例 1。几年前的某个夏季,区上卫生监督部门对某学校伙食团进行食品卫生检查时,发现食堂人员把生猪肉随意摆放在案板上,没有按照规定存放在冰箱里,猪肉已经有异味,而食堂人员正在用这些猪肉做菜;于是提出了整改意见,并罚款3000 元。 校长表面上接受了批评整改意见,但坚决不同意罚款的处理。校长认为,学校是公家的,罚款也是罚公家的,你罚款不就是罚公家的款。就没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罚款。 后来,区卫生监督部门向法院申请执行罚款,依法冻结了学校的工资账户。校长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依法缴纳了罚款,事情才了结。 从此后,该校长的思维转向了法治,认真学习与管理学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第 1 页 共 3 页 (二)自觉学法用法,对学校管理至关重要。 近年来,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为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绝大多数学校采取了谨慎的做法:把校园内容易发生意外的体育器材拆除掉;取消各类容易发生危险的课外活动,甚至取消一些实验操作;把学生限制在校园内活动,让学生“足不出户”。这些做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国家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有效实施。 只要我们做好细节,防患于未然,大胆开展活动,各种意外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依法办事,即使出现意外,也能够避免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 2:前几年,我们学校发生一起校园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