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地下水污染评价11 概述地下水污染评价-指污染源对地下水产生的实际污染效应的评价。评价目的—论证地下水污染程度,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通过地下水污染评价,可确定地下水污染范围和程度,找出主要污染因子,寻找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从而为制定防治地下水污染规划与提出控制污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地下水污染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按时间):现状评价即根据近期环境监测资料,对调查区的地下水污染现状的评价;后者即根据调查区经济发展规划,预测该区地下水污染变化情况,据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程序(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工作a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查明条件、污染源,污染途径,影响因素a 监测及实验:依据精度布设监测孔,获取各种污染组分的测试数据第二阶段——系统分析(构建出研究区的评价指标体系)④ 选择评价因子④ 确定评价标准第三阶段——系统评价a 选择评价模型④ 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④ 污染程度的分级第四阶段——系统调控根据区域环境目标,制订地下水保护规划,提出污染治理措施,编写地下水污ODODOD2 选择评价因子污染物种类繁多,无需对所有成分都评价根据污染源评价结果,选择分布范围广、对人体健康或地下水利用功能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或选择地下水中接近或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有害组分作为评价因子如从人体健康考虑,常选:鹏氮的化合物(NO3-,NO2-,NH4+);③氰化物(高毒类);③重金属(铅,铬,镉,汞,砷);有机污染物(农药,酚类,氯代烃、苯系物等)⊗3 确定评价标准■ 地下水污染指人为造成的污染,属次生污染,应选用地区环境本底值为评价标准。■ 本底值的确定:•地下水环境本底值:本区内未受污染地段的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均值;2•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本区内相对清洁区监测得到的地下水各种组分的质量参 数的统计平均值;«对照值:未被污染、水文地质条件与本区相似的地下水背景值。3 地下水污染程度分级根据地下水中有害物质的检出情况将污染程度分为六个等级:未污染;微污染;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严重污染。级别名称特征分级依据适用I未污染水质感官性状优良,水体自净作用好,长期饮用无有害影响多数项目未检出,个别检出在标准内,达标倍数<0.5各种用途II微污染感官性状无或微变,水体自净尚好,长期饮用无有害影响检出值均在标准内,个别接近标准,达标倍数>0.5各类用水III轻污染感官性状微变,有些物质影响水体自净,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