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主讲人:世界文学名著导读作者:CONTENTS01作者介绍02作品分析03人物性格04艺术成就01 作者介绍PART 0NE作者介绍司汤达( 1783~1842 )原名马里 - 亨利 · 贝尔( Marie-Henri Beyle ),“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是他的笔名, 19 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著作为《阿尔芒斯》、《红与黑》( 1830 年)、《帕尔马修道院》( 1839 年)。 1783 年 1 月 23 日,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少年时代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崇敬拿破仑,并多次随拿破仑的大军征战欧洲。 1814 年波旁王朝复辟后侨居米兰,同意大利爱国主义者有来往,后被驱逐出境,回到巴黎。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 1831 年后写成的。 1842 年 3 月 23 日逝世于巴黎。作者介绍司汤达( 1783~1842 )他是一个站在历史进步一面的学者 , 他的作品都是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红与黑》是根据一桩刑事案件的材料创作的。1827 年,司汤达在《法院公报》上看到了一桩杀人案的报道 ;一个当家庭教师的青年在教堂里向从前曾同他有过爱情关系的女主人开枪,而受到法庭审判。司汤达把这个刑事案件作为小说的情节基础,又进行了加工改造,把反映复辟王朝时期社会政治状况的材料放了进去,使这部小说具有了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不是一个刑事案件的简单复述。早期创作以游记、传记和艺术史为主《意大利绘 画史》《罗马、那不勒斯、弗罗伦萨》 (1817) ( 首次使用 " 司汤达 " 这一笔名 )文艺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 (1823-1825) 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02 作品分析PART TWO创作历程 《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 1828 年 2 月 29 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在拿破仑帝国时代 , 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 , 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 ( 一说是轮盘上的红色与黑色 ) 。 《红与黑》是 19 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 , 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 , 广泛地展现了“ 19 世纪初 30 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 , 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 , 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 , 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 , 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 , 而是一部“政治小说”。特点这部小说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其主要角色是个 反面人物。不过 , 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