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赏析教师:班级: x 年 x 班古代诗人作家人物介绍古诗词鉴赏方法1 、从题目入手2 、从作者入手 ---“ 知人论世”3 、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 、从表现手法入手目录卜算子 ·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定风波江城子 · 密州出猎蝶恋花壹贰肆叁卜算子 ·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壹苏轼( 1037 年— 1101 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寂寞沙洲冷。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卜算子 苏轼卜算子 苏轼这首词是苏轼刚被贬到黄州,寓居在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接下来两句,先点出一位独来独往的“幽人”形象,随即引出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通过孤鸿,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卜算子 苏轼幽人和孤鸿都是孤独清高的形象,实际上幽人是写作者自己,孤鸿也是写作者自己,借孤鸿来表明心志。1 、手法:托物言志。卜算子 苏轼作者被贬黄州,说明黄州也不是作者理想的栖身之所,表明作者孤独的处境和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2 、寒枝可栖,却不是孤鸿想要长久停留之处。定风波贰苏轼( 1037 年— 1101 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卜算子 苏轼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苏轼三月三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