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造业物料编码在 ERP 系统中的实施系统数据的整理、物料编码及数据录入是建立 ERP 系统的难点之一,正确按物料编码原则进行编码定义,是使物料编码具有唯一属性的依据。同时,数据整理与编码实施也是整个 ERP 系统快捷运行的基础。1 概述在 ERP 系统中,物料编码本身没有含义,但在系统内,是各种物料应用的唯一代号。不同的物料在编码时应区别对待,例如对于半成品,可以直接以图号作为编码进行编号,这样,在 PDM、CAPP 以及实际操作中更容易实施和理解。2 物料编码原则不需使物料编码表达较丰富的含义,只需将主要属性通过物料编码进行直观的反映即可。如欲使编码表达各层次的含义,会增加编码的复杂性和实施的难度。很多物料的属性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是无法预先定义完全的。增加编码含义对如何分类,如何给位,造成了不确定性,如果预计不足或考虑不周,造成码位不够用时,就需修改编码规则,必将使已定的物料编码全部清除后,再按新的规则进行编码或者再增加一个段,这对一个上线系统,数据的变动大且无必要。编码的含义对于业务实施,没有特殊的意义。可通过对物料各个属性字段的设置,就可以实现业务上的需求,对于 ERP 系统,系统的运行均依赖于物料的各个字段属性。编码再有含义,全靠人脑记忆这些编码含义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对物料的规范定义,即可方便地实施数据处理。即使想取得某些物料含义方面的数据,也应通过系统中定义的字段属性进行抓取。过度表达物料编码含义,将浪费系统的编码资源,即某个物料类型可以编码十万个物料号的,由于过度设定编码的各种含义,如按这种含义实施,编码资源的利用率会大大降低。注意物料类型的层次关系,应简单明了地定义分类实施方法,但其含义层不应该超过三个层次,不要考虑更复杂或详细的规则,应该只考虑重要的,具有的重要特征是其固化不变的属性,变动属性不应纳入编码中。其次,层次之间的定义不能冲突,例如既按物料的物理属性来定义,又按物料的使用部门或功能来定义,造成物料层次之间无法准确定义和重复定义,会引起物料命名的混乱。2.1 定义编码的原则(1)唯一性物料代码要能唯一识别,不能有二意性,不能重复;在数据库中,一般物料编码也常常作为表的关键字段 ,表中的关键字段也要求各物料的编码是唯一的。(2)标准化尽量采用通用的标准进行编码,总的原则是,标准一旦被确立,其地位就相当与法规,所有的业务部门包括技术部、采购部、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