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术(以下简称为肾穿刺)是在超声定位引导下针对体内肾脏的病变部位,通过使用一次性穿刺针穿取部分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肾穿刺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但本操作系创伤性检查,并发症在所难免。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督促术前训练、具有高度责任心,是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现报道如下。1 发生率并发症可分为一般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2],轻度并发症包括肉眼血尿、肾被膜下血肿、肾周血肿等,多可自愈或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而对于肾周大血肿、肾盂积血、肾盂尿瘘、输尿管梗阻、肾动静脉瘘这样的严重并发症,必须采取外科手术或血管外科介入治疗。杨忱等[3]回顾分析 115 例经超声引导定位经皮肾穿刺活检的患者,发现术后并发症中肉眼血尿占 1.3%,肾周血肿占 1.7%,腰痛占 43%。宋玉林等[4]对 803 例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肉眼血尿发生率为 2.4%,直径大于 1cm 的被膜下血肿发生率为 2.2%,严重并发症(肾周大血肿,肾盂内血肿,肾下极动静脉瘘各 1 例)发生率为 0.37%。席志凤[5]对 160 例肾穿刺患者并发症分析指出:肉眼血尿 2 例,发生率为 1.25%;肾周血肿 53 例,发生率 33.13%;明显腰痛 31 例,发生率 19.38%;肾动静脉痿 1 例,发生率 0.6%。2 相关因素超声引导肾穿刺活检的并发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种并发症常有多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为多个危险因素相互交叉作用并叠加的结果。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表定位、医生操作、患者配合等因素有关。当患者配合不佳、呼吸幅度较大时,肾脏移动范围增大,针尖易刮伤肾包膜而引发肾周血肿。同时,由于肾下极退让现象,进针时肾下极向腹侧退缩,穿刺针可能在未穿透肾包膜时即行切割,造成包膜损伤。而年龄、高血压、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均是肾穿刺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血管压力高,若合并肾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增高,更易出血,故增加肾包膜下血肿或肾周血肿的发生率。国内多位学者报道[2,4],肾病理类型与肾穿刺并发症无直接关系,肾病综合征的相对并发症发生率低,这可能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关。3 具体护理措施3.1 血尿血尿为最常见并发症。镜下血尿发生率几乎为100%,常于术后 1〜2d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