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 条2012-2-28 16:44:34 作者:佚名浏览: 6810 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出处】《晏子春秋· 内篇谏(上)》【注释】恶( wù) :憎恨,厌恶。【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都应当欢迎或喜爱;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都应当憎恨和反对。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出处】《礼记· 儒行》【注释】苟:只要,假如,倘使。【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富贵得失。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出处】三国· 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鞠躬尽力:指小心谨慎,竭尽心力;亦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死方休,形容奋斗终身。【译文】我一定要小心谨慎, 为理想和国家用尽我的全部心血和力量,一直到死。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出处】汉· 贾谊《治安策》【注释】耳,转折连词,同“而”。【译文】为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利益舍弃个人利益。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注释】先:在之前。天下:指天下百姓。后:在之后。【译文】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绝唱,意谓以天下为己任,忧在天下之前,乐在天下之后。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出处】《幼学琼林》【译文】只要还有一口气息,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能有半点松懈!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处】清·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注释】天下:指国家。匹夫:普通百姓。【译文】国家的兴亡,普通百姓都有责任。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处】《论语· 泰伯》【注释】士:此处指读书人。弘毅:指抱负远大,意志坚韧。道:道路、前途。【译文】这句话为孔子门生曾参所讲。 曾子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担负的责任重大而艰巨,道路遥远。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论语· 子罕》【注释】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第一个夺:丧失。后一个夺:改变。【译文】三军之众,其勇武在军心,军心涣散,就可能丧失主帅;匹夫虽微,只要守志不移,就不会轻易失去或改变自己的理念和操守。1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出处】《墨子· 修身》【注释】达:通达,实现。【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其聪明才智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言而无信的人,做事不会有什么结果。1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处】《吕氏春秋· 诚廉》【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