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 / 7 《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专项安全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涉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的陆上危险化学品企业均应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专项安全评价。评价机构应依据《安全评价通则》( AQ8001-2007)、《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AQ/T 3046-2013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承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承受风险标准(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 年第 13 号,以下简称“ 13 号公告”)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 号)的有关要求,出具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并对评价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容:1、评价目的、评价围、评价依据。2、被评价单位概况介绍。(1)简述被评价单位建厂时间、地理位置、占地面积、职工人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情况、安全评价情况、重大危险源评估情况、安全管理现状等容,明确生产或者储存规模。(2)详细介绍周边环境与平面布置情况,特别是被评价单位周边敏感点情况(村庄、学校、影剧院等“13号公告”中要求的防护目标),应阐述厂区周边1km以各防护目标情况,涉与高毒与以上气体的企业应阐述厂区周边2km以的防护目标情况。(3)简述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自然条件,气象. . . . 2 / 7 条件应包含十六风向的风速风频,年均温度,年均风速,大气稳定度等必要参数。(4)简述被评价单位涉与的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情况。(5)简述生产工艺流程和选用的主要装置(设备)和设施,明确危险化工工艺、重大危险源分级、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探测系统、隔离系统等情况。(6)简述重要的公用工程情况。3、风险辨识。通过物质辨识和生产、储存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为安全防护距离计算打下基础。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进行分析,辨识出潜在的危害事件,确定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类型,并对潜在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事故场景进行分析和描述;利用事故统计、设备可靠性分析以与相关模型等进行事故发生基础概率分析;结合企业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事故发生概率分析以使风险评价的结果更加接近企业实际。可依据《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 3046-2013 )和《基于风险检验的基础方法》(SY/T 6714-2008 )对发生事故的概率进行判定,泄漏场景发生的频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