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1 1.目的:1.1 對產品設計及其制程中的潛在失效影響效應建立認知并予以評價。1.2 確認系列措施及消除或降低失效發生的機會。1.3 建立產品設計及其制程的文件記錄。2.范圍﹕2.1DFMEA:所有新產品在開發初期﹐ 收到客戶設計資料后, 并進行可行性評估與規划之前均適用。2.2 PFMEA﹕2.2.1 在 APQP 的制程設計與開發驗証階段實施。2.2.2 對新制程或將修訂的制程實施。3.權責﹕3.1 制訂﹕ DFMEA 由開發部主要跨功能小組訂定﹔PFMEA 由生產部主要跨功能小組訂定。3.2 審查﹕由各主要跨功能小組組長審查并督導落實執行。3.3 核准﹕管理代表核准。4.定義﹕4.1 失效模式﹕ 指產品或過程可能不能滿足設計意圖或過程要求的方式或方法。5.作業內容﹕按設計或制程FMEA 表格執行,以下簡介FMEA 表的制作﹕5.1 FMEA 表編號﹕編號原則如右圖5.2 項目﹕填入要分析之產品型別。部門 ﹕填入 要分析之工序 。5.3 制定部門 ﹕填入主 導 FMEA 單位別。5.4 編制人﹕填入主 導完成 FMEA 工程師的名字。5.5 次系統 / 機種﹕ 填入客戶產品名稱。5.6 生效日期﹕填入 FMEA 最新 發布日期。5.7 FMEA 日期( 原 始 )﹕填入最初 FMEA 制定日期。5.8 核心小組﹕填入跨功能小組所有成員姓名。5.9 功能 / 作業要求或目的﹕盡可能簡潔地填入被分析部位(制程 )的功能或作業要求 ,如果項目包含一個以上有不同功能或(制程 )作業要求時﹐則列出所有項目。5.10 潛在失效模式﹕D(P) 03 04 25 01 流 水 號日月年設 計 ( 制程 ) 百度文库2 5.10.1 當作業可能不符合制程要求或設計意圖﹐敘述規定的不合格事項,它是一個原因而成為下制程的潛在失效模式﹐或被上制程所影響的潛在失效模式。5.10.2 列出﹕5.10.2.1每一潛在失效模式假設失效是將發生的﹐但不是必須發生的。5.10.2.2盡可能敘述失效模式發生于某些作業條件下(如﹕壓力等 )和在某些使用條件下 (如﹕溫度,高度 )。5.10.2.3一般失效模式含如下各項﹐但不限于此﹕破損、變形 、碰傷 、錯位 、裂紋等。5.11 失效的潛在效果5.11.1 被定義為對客戶的功能失效模式。客戶指的是﹕下制程,或客戶,或經銷商、或產品最終使用者。每一個潛在失效功能都必須被考慮。5.11.2 對于最終使用者,失效影響經常被指為﹕不能使用的、 外觀不良 、性能不良等要求。5.11.3 對于下工 序而言,失效影響經常被指為﹕無法裝配、不能加工 、不能配合,損壞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