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定学堂章程· 学务纲要(癸卯学制)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 年 1 月 13 日) (摘自陈学恂主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年 7 月第 1 版, 532-551 页)一、全国学堂总要。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正合三代学校选举德行道艺四者并重之意。各省兴办学堂, 宜深体此意。 从幼童入:初等小学堂始, 为教员者, 于讲授功课时, 务须随时指导, 晓之以尊亲之义,纳之子规矩之中, 一切邪说玻词严拒力斥, 使学生他日成就, 无论为土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 下足立身, 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 外国学堂,于智育体育外,尤重德育,中外固无二理也。一、大小各学堂各有取义。大小学堂,理原一贯,惟各学堂各有取义:家庭教育、蒙养院、初等小学堂,意在使全国之民, 无论贫富贵贱, 皆能淑性知礼, 化为良善。高等小学堂、普通中学堂,意在使入此学者, 通晓四民皆应必知之要端, 仕进者有进学之阶梯,改业者有谋生之智能。高等学堂、大学堂,意在讲求国政民事,各种专门之学,为国家储养任用之人才。通儒院,意在研究专门精深之义蕴,俾能自悟新理,自创新法,为全国学业力求进步之方, 并设立中国旧学专门, 为保存古学古书之地。实业学堂, 意在使全国人民具有各种谋生之才智技艺,以为富民富国之本。 译学馆,意在通晓各国语文,俾能自读外国之书,一以储交涉之才,一以备各学校教习各国语文之选,免致永远仰给外国教师。进土馆,意在使已经得第入官者,通知各种实学大要,以应济时急需。师范学堂,意在使全国中小学堂,各有师资。此为各项学堂之本源,兴学人手之第一义。一、京外各学堂俱照新章,以归画一。此次遵旨修改各学堂章程,以忠孝为敷教之本,以礼法为训俗之方,以练习艺能为致用治生之具, 其宗旨与上年大学堂原定章程本无歧异,惟学堂本系创办,前章尚有未备之处,兹更体察近日情形,斟酌修改,条目更加详密,课程更加完备,禁戒更加谨严。即湖北等省学堂章程前经奏定者,一并会通酌改,令归画一。所有原定章程之应共遵守者,均已归并本章程内。 此后京外官绅兴办各种学堂,无论官设公设私设,俱应按照现定各项学堂章程课日,切实奉行,不得私改课程,自为风气。—、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学堂必须有师。此时大学堂,高等学堂、省城之普通学堂,犹可聘东西各国教员为师。若各州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