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如何对待有多动倾向的孩子?小学与初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倍感觉头疼的一类学生就是多动的孩子。这些学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过于活跃。上课时,时常做鬼脸,逗同学发笑,不停地做小动作,或者把文具当作玩具,铅笔、橡皮、尺子,只要是能拿过来的东西他们都会去动,而且是动个不停。有的甚至敲打桌子、晃动椅子、摇桌子。下课时, 喜欢满操场乱跑, 经常会不小心摔跤, 有的甚至抢同学的东西,和同学打架。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怎样教?怎样教好?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目前的严峻课题。需要我们学习和了解大量的少儿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端正我们的教育观念,摸索并创造出有效的教育方法。一、正确区别多动与多动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孩子活泼好动、调皮好奇,这些活动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应,不能混淆于多动症症状行列。尽管有些孩子的确很好动, 很像多动症的症状, 但是并非就是多动症。1、年龄特征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个最明显的外在区别。反之,小小孩童像个大人似的沉稳不动,倒真是个令人担忧的事了。2、气质特征人的气质有不同的类型, 有一种类型叫做多血质。多血质的孩子的明显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做事常常不够专心。年龄越小,气质类型的特征就越明显。这也是很正常的事。3、智力特征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 有的孩子智力确实比一般孩子明显高出一截。 这样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上学,教学内容就会让他们“吃不饱”,他们就学有余力。这些多余的精力怎么办?孩子是不会安排自己的精力的。于是,就常常2 / 30 表现为不注意听讲, 活泼好动, 时间一长还会形成习惯。 结果,让人没看出他们有多少聪明却看到了他们的多动。相反,另一些孩子可能是知识上有了较多的缺漏,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面对课本和作业难于集中注意,总想做点别的活动。4、教养习惯有些孩子还会因为从小教养失当,养成了不能安静的习惯。 习惯一经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也常常表现为多动。5、标签效应人的心理行为的发展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说得通俗些就是,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自己就常常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呢?更是如此。只是孩子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就是说,大人认为孩子是个怎样的人,孩子常常就成为怎样一个人。正因如此,孩子常常会来“证实”大人的评价似乎总是有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