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金融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进步中也有诸多的困惑。巨大的进步, 突出表现在经历了四个阶段,登上了三大台阶,建立了十大体系。第一阶段,就是从1978 年到 1983 年,我把它算作“铺垫阶段” ,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重视、 发展、搞活金融,实际上也是为市场经济做铺垫。像1978 年人民银行升格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1983 年实行流动资金“拨改贷”,等等。第二阶段,是从1984 年到 1993 年,属于“起步阶段” ,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起步,跨上第一个台阶。像1984 年人、工两行分家,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资本市场形成;1993 年的大规模治理整顿。第三阶段,从1994 年到 2002 年,是一个“攻坚阶段”,开始全面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攻坚,跨上第二个台阶。 像 1994年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汇率并轨, 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1995 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国家专业银行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997 年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应对亚洲金融危机;1998 年定向发行 2700 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 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剥离四家国有商业银行 13939亿元不良资产。 2001 年加入 WTO并公布银行业对外开放时间表,等等。第四阶段,2003 年到现在是“确立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跨上第三个台阶。 像 2003 年银监会成立,“一行三会”架构形成;2004 年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 2005 年实行汇率改革, 2008 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成功地建立了十大金融体系。一是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二是金融法律体系。 三是金融监管体系。 四是金融市场体系。五是金融组织体系。六是金融业务体系。30 多年前,中国的银行业务只有简单的老三样——“存贷汇”;30 多年后的今天,可以说几乎世界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所能办理的业务我们的商业银行都能办理。七是金融科技操作体系。 八是金融开放体系。 九是金融人才体系。十是金融理论体系。但是, 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除了改革开放深度、二元金融剪刀差、体制机制建设等以外,金融违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各类金融案件仍然十分突出, 金融业的潜在风险仍然很大。金融硬实力的平面扩张是金融大国的标志;金融软实力的立体提升是金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