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职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即高职学生存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行为具有较强的从众性与依附性; 精神状态懒惰松懈, 满足于一知半解; 缺乏求知欲、上进心,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和社会责任等等。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成才,也将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现结合本人的体会, 就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一、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原因分析1. 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是导致高职学生动力缺乏的重要原因。如大学生择业机制不健全,在毕业求职过程中“优才优分”的原则有时还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就业中不合理、 不公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等等。这些现象, 反映出社会制度建设上的不完善, 而反映在学生身上, 则会使学生觉得读书无用, 致使学习动力不足。另外,教育制度改革中也存在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如教材教法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规律。高职生与本科大学生比,其成绩要差些,在高中学习的基础也差些,而目前我国的高职课程与大学课程类似,也偏重于理论而脱离于实践,太抽象 , 可能使学生无法接受,既然不是很懂,所以积极性不高。2 学校因素校园文化氛围和教师的教风是影响学习风气好坏的两个最为关键的外部原因。每所高校本身都有自身的风格和特色,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环境,这一大环境决定着该校学生的学习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既有学校的历史原因,也与学校的教学环境、管理机制和教育基础设施等有关。同时,一所高校的管理水平高低、学校的纪律约束力强弱、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和考试的难易程度等,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因素。例如: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不及格对学生的继续学习甚至顺利毕业几乎没有或基本没有影响,既不需要交补考费也不需要认真复习,因为补考肯定及格成为一个事实;即使达到了留级、 退学的条件也不会出现留级或退学。因此学生没有任何压力,甚至出现“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差学好一个样”的状态。还有,任课教师在教授完所学的内容的同时往往“喜欢”讲授一下期末考试题,原因是:首先,学生补考基本是走形式,学生不会自己自觉去复习旧知识; 其次,对教师自己而言, 补考太多需要拿出很多时间组织出卷、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