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心理疏导-- 如何缓解高考后放纵焦虑等心理据心理专家研究调查, 从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时间,考生的情绪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然而却有 60%左右的高考考生会在这个时候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 ”,其中,有20%左右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高考结束后, 随之而来的是考生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会让许多考生有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心理冲突, 出现生理紊乱现象。有一些考生, 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陷入痛苦的情绪体验中, 这时的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缺点,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低人一等。一些性格内向的考生,还可能由于过分焦虑、恐慌、烦躁等而做出极端的事。高考后两周是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在高考结束到入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共有三个:第一个是高考结束时,第二个是录取结果公布时;第三个是刚入学时。而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无聊心理、焦虑自责心理、绝望心理、迷茫心理、放纵心理等。据了解, 很多考生被发现有心理障碍时,往往是已进入了抑郁期,抑郁的治疗比一般的心理障碍困难。 因此家长要及早发现学生异常心理的苗头,尽早释放考生心中的不快,让考生在上大学之前,拥有健康的心理及体格,以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高考后 ”的四类不健康心理【放纵型心理】 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 高凯是去年高中毕业的学生,目前正在广西某高校就读。据他回忆,在去年高考考完最后一科后,他先是与同学狂欢了一夜,接着下来的几个星期,他不断放纵自己:喝酒、上网、睡懒觉、外出旅游等。他当时认为,终于等到了解放的时候,应把压抑了多年的欲望全都释放出来。 他已经无暇顾及自己到底考得怎么样,生活规律全被打破。高凯提到自己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一度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特别在军训的那段时间,因生物钟没调整过来,他吃了不少苦头。有些家长面对这些行为,虽心感不妥,但都会纵容,使此类现象愈演愈烈。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抑郁型心理】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 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孙宁是前年参加高考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