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生阶段培养方案二〇一一年三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规范一、本专业学科基础(一)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结合我校特点本学科还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以及电机与电器等学科相关。(二)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介绍1.相关学科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学科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系统科学、机电一体化工程等。2.影响本专业的教育因素首先,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技术因素主要来自于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电气系统、电力电子等方面。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轨道交通信息化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因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核心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必须紧跟科学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已经从过去仅着眼于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发展为重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观,以及为了适应社会、科技和行业未来发展需求的终身教育理念等。(三) 主干学科方法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方法集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的研究方法于一体,侧重于工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唯物论与辩证法、系统科学与运筹学、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规范与实证、实验与模拟等。本专业学科的科学方法与其他工程技术学科类同,理论分析是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在诸多的工科专业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使用的数学工具较多,理论分析在其中的地位也极为重要。作为工科专业,实验研究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没有基本的实验条件,学生就难以掌握本专业的知识。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模拟也已是本专业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二、本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合作交流和学习能力,具备坚实的数学、计算机与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工程大类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计算机测控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等较宽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