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 K 线-酒田战法(特别说明:本文摘录酒田战法,自本文之后,笔者将根据酒田战法逐一分析条陈,有缘者自然可得其中之精妙,愿与诸君共赏!)酒田战法简介“酒田战法”的原作者为本间宗久,生于日本十七世纪的享保九年(约 1724 年)。本间宗久一生致力于米市行情之研究,著有《本间宗久翁密录》,此配合另一本古典巨著《三猿金泉录》,经过两百多年来东洋人的精心研究,后来辗转编辑为较现代化的“酒田战法”。在此必须强调,书名的酒田战法原作者并非姓“酒田”,而是为了纪念这位十七世纪的大企业家--本间宗久,以其出生地出羽(目前之山形县酒田市)为名,故谓“酒田战法”。 酒田战法经历了两个世纪半,至目前的科技昌盛时代且电脑全部出笼,但它仍然是这般光辉璀璨丝毫不受影响,其理由为它是先人的真髓,经历数十年的心血研究才综合成数十万条万世不朽的真章。当时的出羽市为十七世纪的商业铺聚地,每天南来北往人潮交织,出羽交易以“米”为最大宗,而本间氏即投身于米市之研究前后达四十年之久。他对商品的行情波动,季节性,天候变化,战争饥谨,大户心理,投资变化……等可谓了若执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故“酒田战法”已经成为目前证券和期货业者的入门工具书。 本间宗久不但聪慧而且胆识过人,他在出羽市发迹后不久即名声大噪,当时人士即以“出羽之天狗”称之。席卷关西市场的本间宗久此番再往首都江户(东京)迈进,所到之处莫不万人空巷,所预测之行情莫不百发百中,因此本间宗久瞬间成为万人之神,也很快被当时的幕府天皇聘为财政首席(相当于资政)。享有一生荣华富贵的本间宗久,最后遁入佛门,在享和三年(1803 年)去世,享寿七十九岁。 酒田战法的四个阶段1、筑底阶段 “酒田战法”把底部比喻为深谷,谷底多有河流所以把“三重底”、“头肩底”称为“三川”,“双重底”、“W 底”成为“两川”,“弧型底”、“半圆底”成为“锅底”,底部横向构筑面积越大,代表上涨累积的动能越多,上涨的幅度也越大(有如大楼的地基越稳固,楼可以盖得更高!)这一点与西方提出的“钟摆效应”看法略有不同,“钟摆效应”认为最低点到颈线的距离越大,上涨的幅度越大!两者都很有参考价值,真理没有高下之分,我觉得都有道理!2、上升阶段 本间宗久把这个阶段比喻成人生的四个过程: 1)幼儿期:这个时期有如幼儿学步,前进缓力而且一遇到害怕的状况马上退回母亲的身边,就像走势的初步上升幅度不大、速度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