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布局[“十二五”期间棉纺产业生产力布局思路]“十二五”期间棉纺织行业将有重点、有梯度地推进产业转移和优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规模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本文从棉纺织行业“十一五”期间生产力布局情况,分析研究了“十二五”期间生产力布局方案及政策措施。duringthe12thfive-yearplanperiod,chinesetextileindustrywillimplementindustryshiftandlayoutoptimizationinahighlightandgradientorientedway,andpromoteareas’harmoniousdevelopment,whichwillhelpthisindustrytransferfromscaleincreasetoprofitincrease.basedontheproductivitylayoutconditionin11thfive-yearplanperiod,thisarticlehasstudiedtheblueprintofproductivitylayoutinthe12thfive-yearplanperiodandtherelativepolicymeasure.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纺织行业重要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棉纺织行业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拉动下,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装备水平、经济效益有效提升。“十二五”期间棉纺织行业将有重点、有梯度地推进产业转移和优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规模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一、棉纺织行业“十一五”期间完成情况1.产能增长“十一五”期间,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棉纺织行业产能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XX年,全社会纱产量2717万t,布产量800亿m,比“十五”末分别增长87.38%、70.21%(表1)。20XX年,我国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国内外市场活跃。截至20XX年底,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为12245户,占全国纺织业的22%,规模以上企业户数比“十五”期间增加60%;另外,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及工业总产值第1页共6页占全国纺织业27%左右,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49%、293%、145%(表2)。按工业总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由2005年的20万元/人提高到20XX年的42万元/人左右,增长了110%。2.技术进步“十一五”期间,棉纺织行业在技术改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设备、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1)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目前,纺纱织造技术向短流程、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技术改造力度继续加大,先进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与“十五”末相比,20XX年棉纺关键设备新设备占有率增长15.7个百分点,其中,自动络筒、无梭织机分别提高了13.95和17.92个百分点(表3)。(2)产品适应能力增强20XX年,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使“三无一精”产品比重有了较大提高,无卷化、无结头纱、无梭布、精梳纱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9.72、14.03、21.01和3.10个百分点,较好地适应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表4)。二、棉纺织行业生产布局情况1.原料产业生产布局情况中国是世界第三大棉花种植国,大约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15%。目前,我国棉花生产布局己形成长江中下游、黄淮流域、西北内陆“三足鼎立”的新型结构。20XX年,预计我国棉花生产总量达700万t,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以290万t以上的棉花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其占比为41.4%;山东棉花产量占全国棉产量的10.3%,河南、河北、安徽和江苏棉花产量占比分别为9.3%、8.6%、4.5%和3.8%(表5)。2.纺纱产业生产布局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纱线生产量在“十一五”期间显著增长,作为我国纺纱大省的山东与江苏,20XX年产量占全国的42.9%,依次是河南、浙江、福建、湖北等省,这4个省的产量占全国的37.63%,全国近80%的纱线产出集中在这6第2页共6页个省区,其中河南、福建、浙江、山东、湖北五省纱线产量同比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各省对全国纱线产量的贡献率格局基本不变(表6)。3.机织布产业生产布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XX年XX省生产机织布占全国的24.2%,产量位列全国第一,紧接着依次是山东、江苏、河北、湖北、河南五省,以上6个省的产量占到全国的80.4%,其中河南、河北、浙江、湖北四省规模以上企业机织布产量,同比增速均超过平均水平(表7)。4.棉纺织行业投资布局情况我国东、中部地区棉纺行业投资始终占全国较大比重。2005年,东部棉纺区域投资比重达68.27%,中部地区投资约占全国1/4,西部较低。“十一五”期间,随着沿海东部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