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战役观后感 爱恨金门 我是在对先烈的缅怀下,对历史的沉痛中陷入沉思,尔后提笔的。翻阅这段历史之卷,我此刻正深深地品味着“不忍卒读”的含义。 在队领导的倡导和组织之下,我全队人员观看了纪录片《金门战役检讨》,其要旨:64 年前,在祖国刚刚成立,举国上下还沉浸在一片欢腾中的第二十四天,为完成祖国统一,我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集结九千余将士,义无反顾地向台湾岛的第一屏障——金门发起战役,终因指挥不当,全军覆没,血洒海疆。在解放军军史上留下此次彻头彻尾的败战。从那以后的半世纪多,我军兵锋从未染指台湾海峡。在生痛和震撼中,我陪剧情落了幕,思绪却插了翅,飞翔在暴风雨的海上。 尽管今天,中国正乘着经济迅猛发展之风全面提高,赫然立于世界之林,台海问题作为金门之战的病根,依旧困扰着千千万华夏儿女之心。金门之战没被极力宣传,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胜利往往有一百个父亲,失败却永远像个孤儿。吃了败仗总是不光彩的,甚至含有那么些屈辱的韵味。我们习惯了对胜利的大张旗鼓,浓妆重彩,而面对惨败时轻描淡写,尽量稀少的提及,藏着掖着,而后慢慢忘记。这,就是逃避,活生生的不敢面对现实。时光虽不能倒流,历史却可以重演。选择对历史的遗忘,就是背叛。金门之战作为我军登陆与反登陆作战的一段血与痛的历史,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的。 历史把金门之战惨败的原因,归结为指挥层的轻敌和指挥不当。 这一点,毋庸置疑。当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贸然把用来到金门执政的办公桌、到金门庆功的猪肉、到金门花销的人民币抬上战船时,当 m9a1 火箭筒前筒被安放在甲船后筒在乙船火箭弹却在丙船时,金门之战就注定是个悲剧。摸不清敌情,准备尚未充分,贸然出兵,纵是滚滚二十载的硝烟中历练出的铁军又如何,这与送将士入虎口有何异。今天,我们用惨败来形容这次进攻,可当时,是我军九千余民满腔热血壮志未酬的将第 1 页 共 3 页士在用生命来诠释啊。当脑海里面对着那些为祖国上刀山下火海的英烈时,看着那些白发飘零,老泪纵横的老兵时,你才会知道,所有的泪水、检讨、悔恨都那么飘渺徒劳,不着边际。九千多的亡灵,我们就以这样的方式来祭奠么。我们常说要警钟长鸣。我想钟声源于失败,更该来自成功。共产党从无一地而夺天下,从星星之火到解救万民,旗下的十兵团从平山东,扫淮海,到跨长江,克福州,战无不胜。最终还是为战果所麻痹,被胜利冲昏头脑而轻敌,落下这段惨烈的篇章。“中国绝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