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让洞穴文化在旅游中大放光彩VIP免费

让洞穴文化在旅游中大放光彩_第1页
1/57
让洞穴文化在旅游中大放光彩_第2页
2/57
让洞穴文化在旅游中大放光彩_第3页
3/57
让洞穴文化在旅游中大放光彩——桂林洞穴文化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性开发卢天然 董燕 石春柳 陈俊 苏伟立长期以来,桂林的旅游模式都是较单一的自然山水风光游,这与桂林是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而且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学者曾经这样说过,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缺乏灵魂,旅游业便无生命力可言①。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必须注意把文化融入旅游中,让旅游活起来。据笔者调查,桂林拥有丰富的洞穴文化底蕴,神秘的史前文明,灿烂的石刻、壁书文化,众多的摩崖造像等。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些丰厚的文化并没有能在旅游中大放光彩,这使桂林的旅游黯然失色。因此,本课题组选择该课题,从考古学、文献学、洞穴学、旅游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调查研究,提出的开发建议希望能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进行规划提供参考,以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孕育桂林史前文明的岩溶洞穴及其文化桂林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据地质学家考证:在距今四亿年至一亿五千万年时期,桂林一带先后发生了“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经过数亿年沉淀形成的岩石抬升为陆地。桂林地处炎热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使得这种主要成份为石灰岩的山体,在长期日晒、风卢天然、董燕、石春柳、苏伟立为广西师大历史教育 1999 级本科学生,陈俊为文物鉴定与书画装裱专业 1999 级高职班学生。①刘建:《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载《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年 2 期。★桂林最早的古人类洞穴遗址——宝积岩。吹、雨淋的作用下被风化、侵蚀、崩塌,形成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①,以及“平地崛然特立,平笋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②和“无山不洞”的奇特地貌。洞穴是桂林岩溶区最普遍的现象。③洞穴内部湿度稳定,冬暖夏凉,加上洞内或洞口附近常有水源,这就为原始人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史前文化。 建国至今,对桂林洞穴的调查已进行了多次。据统计,分布在桂林市及各县内保存较好的洞穴遗址大约有 50 多处。④经过对部分洞穴遗址的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遗物,其中以宝积岩、甑皮岩遗址最有代表性。 (一)桂林洞穴文化的拓荒者—“宝积岩人” 宝积岩是宝积山下的一个山洞,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广西师范大学附中校园内。洞口朝南,距地面 7至 8 米,为一明显的单斜岩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让洞穴文化在旅游中大放光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