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路面工程设计2.1、路面设计的原则根据交通量、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实践经验及施工和养护条件等情况综合进行路面设计。吸取最近几年省内外在高等级公路上修筑沥青路面的经验和教训,在有效控制投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沥青砼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 100KN(轮胎接地压强 P 为 0.7Mpa,单轮传压面直径 d 为 21.3cm,两轮中心距为 1.5d)为标准轴载。2.2、公路路面排水设计本次公路路基排水设计以三个典型断面进行设计。路面结构层中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并沿路基宽度方向满铺,以利路面内部排水。挖方段路面边缘及土路肩采用 PE 防渗布、碎石层、泄水孔进行排水。2.3、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比选2.3.1、技术适应性比较对于土基,水泥砼路面对土基条件不太敏感,而沥青砼路面的整体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基强度。对于路面所使用的集料,水泥砼路面可以容纳各种类型的集料和砂,只要这些材料满足一定的标准(如级配、砂率、洁净等)。而沥青砼路面对集料的要求较高,除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强度、耐磨耗(磨耗率、压碎值)及粗糙度(磨光值)指标要求外,还应考虑沥青与石料的粘结力。对于气候条件,对路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当地气温、降水以及地下水位。水泥砼路面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小,在炎热的夏季,水泥砼路面不会出现象沥青砼路面因温度而产生的车辙、推移、泛油等病害。水对任何一种路面均会产生破坏,水不仅对路面结构本身有影响,对土基的影响尤甚,但沥青砼路面的水稳性相对较差。在施工方面,沥青路面可进行大面积机械化施工,现场操作简便,施工进度快,施工工期大大缩短,且完工后无需养生即可开放交通,影响交通时间短。但施工受气候影响,气温较低时铺筑沥青面层,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水泥路面也可进行机械化施工,且施工受气温影响较少,但施工程序较多,施工工期长,完工后要经过 15~20 天的湿治养生,才能开放交通,如需提前开放交通,需采取在拌合料中添加早强剂、减水剂等特殊措施,增加成本。2.3.2、使用性能比较沥青路面表面平整度好,无各种接缝,行车过程振动小,噪音低,行车平稳、舒适,养护维修简便,既可对局部损坏路面进行翻挖修补,又可直接加铺面层,恢复旧沥青面层的质量。但沥青路面由于行车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面层矿料逐渐磨光,沥青路面面层中多余的沥青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易产生泛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