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林趣话》读后感 杨琼“言吾之文就是语文”,“趣就是边走边取”周老师的“说文解字”还在耳边回响,假期中,我也准备去“语林”中“趣话”一番。《语林趣话》列举的都是一些最普遍的汉字,其中介绍汉字的来源时,也大部分来自《说文解字》。拿“巴”来说,《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巴,虫也;或曰食象蛇。可见,巴最初的含义是“蛇”意思。川鄂交界处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仍忌吃蛇肉的原因。当时的巴人崇拜蛇,所以以“巴”为名称。蛇与中国的文字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吃蛇肉的原因。当时的巴人崇拜蛇,所以以“巴”为名称。蛇与中国的文字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蛇是紧挨着地面爬行,所以有靠近的意思。如:巴着窗户看。也有粘住的意思,如:锅巴、泥巴。单是从“巴”字的甲骨文来看,也是像一条爬动着的虫。所以,才由此引申出后来的含义。《岳阳楼记》里曾描写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巴陵即岳阳。传说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有个名叫羿的部落酋长,曾在洞庭湖边杀死一条巴蛇,蛇骨堆了一座大山,因而岳阳就被称为巴陵。从这样故事来看,也不得不感叹古人造字的神奇。我想,作为语文老师,能在讲之乎者也的同时,也能给学生来点这样的故事,我们的课堂不就更加丰富有趣了吗。看完这本书后,结合教学,我有这样一些思考。追本溯源,与字词教学相结合。每天课前的听写是我必做之事,我发现,学生书写汉字的错误可谓种类繁多,花色各异。但归结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理解字义。如“沧海”学生会写出“苍海”,实际上“沧”字是个形声字,左边的三点水是水字的变形,是形旁,它表明这个字的本义和水有关;右边的“仓”是表示读音的声旁。《说文解字》说:“沧,寒也。”这是这个字的本义。学过的文章《列子汤问》中说:“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意思是: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凉嗖嗖的;等到中午,就像把手伸进了热水里一样。这里的“汤”是热水,“沧”就是冷的意思。深绿色的水也叫“沧”,水字旁的“沧”用来形容大海,所以叫“沧海”。草字头的“苍”是第 1 页 共 3 页用来形容天空或周围环境的,所以叫“苍茫”。我想作为语文教师,将以上内容讲清楚了,学生自然也就能区分两个字的差别了。同时,由“沧”字还可以继续延伸,“沧”不光是大海,江水也可以称为“沧”。“沧海”原指深绿色的大海,古人对南部海域还知道很少,在他们眼前展现的只是东海、黄海、渤海,他们统称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