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读后感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双新鞋,我见自己没有,便不高兴。可没想到,妈妈的鞋子早已坏了,而自己还有好几双好鞋呢。当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到妈妈起早贪黑,而自己却一点都不为她着想,更不要说孝顺了,与书里的那个人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没一一介绍。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灵。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有许多许多,现在就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来践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第二篇:中华美德读后感《中华美德》读后感 五(6)班蔡一丹 当你翻开厚重的书页,一种历史的沧桑便渗过层层纸张,从书中一丝一缕地洋溢出来。细细品读,便会发现历史的严肃和教训之痛,再往下品,居然也有了一份可爱之处。 中华民族恐怕是世界上最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了,从盘古开天地到今天,无不在经历种种考验和磨砺,经历的人代代更替,然而其中体现的精神和品德却亘古不变,永远的传承了下去。 仁,义,礼,智,信,孝就可以高度浓缩整个民族的方方面面的优良之处。所谓仁,就是说人与人相处能做到融洽和谐。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中国人尚儒,儒家又以仁为上,儒学始祖孔子就是一位仁者,他以为天下人谋幸福为一己之任,这难道不是一种更为广大的人吗。他用自身的言行一步一步地感染别人,教化别人。直至今日,神州大地依然回响着孔子的声音。作为新时代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能成仁,方能为人。 谈到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很形象地概括了义。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出手帮别人一把,就是义。忠义似乎自古连在一第 1 页 共 7 页起,而忠,也是一种对国家,对别人的大义。 南宋的文天祥便以忠义闻名。从宋恭帝德佑元年正月至祥兴元年期间,元军不断进攻南宋,文天祥曾不幸被俘。期间,元军多次劝其投降,企图利用他的声望来收服尚未收服的两淮、江南、闽广等地,但文天祥宁死不屈。后来,文天祥出逃后在宋积极率军抗元,直至兵败被俘。在监狱中,元多次派多人,包括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元朝丞相孛罗、被俘的宋恭帝赵显、以及文天祥的家人等前来劝降,都被他坚定回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