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复核体会交流 审计复核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笔者所在审计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审计复核思路和方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今年 1 至 9 月,我们就复核各类审计业务项目 79 项,提出纠正和改进意见 653 条,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服务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以下是我们在审计复核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合理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 专职复核人员按照《审计复核准则》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对审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平面”复核,通过研究、分析审计结果信息之间的关系,计算比较相关比率和异常变动参数,发现潜在差异和遗漏。今年,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我们发现审计差错集中体现在:一是重要信息内部组成因素的关系、比率的计算与分析有误,主要在数据的组成上;二是当期信息与预测、计划或预算信息出现比较差异,主要表现为比例差错;三是当期信息与历史信息发生时效误差,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运用时效上;四是电子数据信息与非电子数据信息之间出现差异,重点为审计报告与附表数据之间的技术性差错;五是审计结果与审计人员的审计评价差异,主要为把握评价标准的尺度上。 二、采取“全面复核、突出重点”的方法 *年是审计机关全面贯彻落实修订后《审计法》的第一年,审计复核作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必须履行的重要环节,在全面复核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修订后《审计法》的新政策、新要求认真复核把关,旨在检查修订后《审计法》的贯彻落实情况,比如复核过程中重点关注审计人员对修订后《审计法》执行时效的把握;根据不同审计对象对不同审计执法依据的运用;根据财政、财务不同属性的收支对被审计单位不同救济途径的掌握等,这样既做到了利用复核程序覆盖全部审计项目,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上不留盲区,突出了重点。 三、利用台帐复核促进成果转化 第 1 页 共 2 页 为动态掌握审计项目质量状况,我们坚持建好以审计项目为单位的审计复核台帐,依据审计复核记录,逐条登记每一个审计项目复核的基本情况及复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通过定期汇总、分析,及时向业务部门和领导反馈复核信息,对倾向性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同时,将复核台帐作为检查审计项目质量、开展创优评先的基础资料,通过考核评比机制,实行项目质量长效管理,实现审计复核成果最大化,达到以复核防风险、以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