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向奴役之路》读后感VIP免费

《通向奴役之路》读后感_第1页
1/22
《通向奴役之路》读后感_第2页
2/22
《通向奴役之路》读后感_第3页
3/22
《通向奴役之路》读后感 计算机 01 刘肖飞 10055015 阅读遍数:1 阅读时间:3 天 一、《通向奴役之路》 ——哈耶克 在电脑屏幕前读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太有启发了。哈耶克,这位活了差不多完整的一个 20 世纪(1899——1992)的智者(经济学家,1974 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 1944 年出版的这本小册子虽然不长,但足以涤荡心尘,与心灵对话。胡适说过: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国家是一群奴隶所不能建立的。的确,奴隶意识是和民主观念水火不容的,而正因为如此,胡适当看到苏联的斯大林集权专制的时候,才觉得权利过分集中地共产党必然最后走向专制统治之路。书中很多关于自由、集体、民主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又是那么地深邃,当我读到: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想试图想把其变成天堂。这句话的洞察力和深刻力不可谓不大,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仍可为普遍适用的准则。是啊,回想起新中国的 60 年,那个时候我们搞过大跃进,搞过人民公社,搞过“文化大革命”,我们希望我们的人民生活在幸福的天堂里,人人平等而自由,可是结果呢,事与愿违,三年自然灾害,十年动乱,把国民经济推向了几近崩溃的边缘。 文中对社会主义的批判和对其本质的揭露在我看来有些是相当深刻的,而有些则是显得莫名其妙。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过分集权和“计划”体制必然会导致最后的专制和经济上的“不自由”,一旦经济上“不自由”必会导致政治上的不自由,这一点在我国已有血的教训。然而说“社会主义意味着废除私有企业,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创造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中央的计划机构取代了为利润而工作的企业家。”这在当时的苏联和中国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现在则不同了,中国不仅开放了市场经济,恢复了私有制,而且取消了“计划”,我想如果哈耶克先生能够活到现在的话,他大概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本书了。历史证明,“计划”在没有第 1 页 共 22 页足够高的生产力的前提下是一条死胡同,因而在此基础上修建的各种宏伟建筑都将付之一炬,而这一点哈耶克先生看得很透彻。 社会主义究竟代表了什么。是一种理想,一种目标,亦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制度,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手段。之所以称之为“新”,是因为它把社会中的各种大小事务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集中管理,这是很区别于西方的分权和竞争的自由式管理模式的。而集中管理很容易导致权力的过分集中,政治资源的上下不流通,少数人就会依靠已经取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通向奴役之路》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