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读后感 我们小组读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同时也是现代奥地利学派的旗手——莫瑞·罗斯巴德的《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深奥的货币理论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对一般的货币理论可触、可感、可知。 前几天刚好看了冯小刚导演的《私人定制》,其中有一幕是杨重和小璐对丹姐解释 100 亿的概念:载重 5 吨的卡车全部装满得 20 辆,100 亿不吃不喝不睡光数钱要小三年。我想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这个变成现实,都能成为亿万富翁,那钱是不是越多越好。我想对许多人来说这个问题简直是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人会说自己不爱钱,所以钱就应该越多越好,最好有一天穷的只剩下钱。这个问题以前在我看来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自从看了书之后,我明白了越来越多的钱,可能真的会使你有一天变得穷的只剩下钱。引用大卫·休谟的一个例子:假如有个小仙子钻进了口袋、钱包和银行,一夕之间让货币供应加倍,结果会如何。如果小仙子用神奇的方式将黄金供应加倍,我们的财富会加倍吗。显然不会。使我们富有的是商品,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资源的稀有限制了商品的充裕性。让钱币加倍也无法使这些资源突然出现,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在稀释货币的供给,想想也是不然怎么会说物以稀为贵,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种商品,我们真正想要的是每一块钱的购买力的增加,而不是货币的增加。到这里为止,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感到无比的羞愧,活了这么多年,天天 在和钱打交道,甚至无数次做过一些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一辈子都在说让我拥有很多很多的钱,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然这也不能怪我们,我们从来没有好好考虑过什么是货币,只是简单的认为货币就是钱。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经引用 19 世纪英国国会议员格莱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因钻研货币而受愚弄的人多。”从这句话中可以听得出来不只是我们,就连专门研究货币的人也无法完全了解什么是货币。 第 1 页 共 10 页 本书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并没有放在通货膨胀的产生、类型及治理上,而是放在了通货膨胀对广大人民利益的影响上。在罗斯巴德看来,通货膨胀好比赛跑,看谁最先拿到新钱。先拿到钱者是那些与政治权力较近的的人。通货膨胀是政府的一种意愿,往往同政府权力的远近有关。离政府的权力越近,拿到新钱就越早,那么这些早入者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就会越小。相反当通货膨胀出现时,那些后知后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