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盟誓之书》读后感 无意中发现这里的斑竹的一个帖子,似乎看出是老乡,也同样喜欢朱天文。-- 朱天文的散文集以前看过一本《最好的时光》,当然是与电影有关,与侯孝贤大师有关,而我最早知道朱天文这个名字,也是因为电影,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几乎担任了侯孝贤大部分电影作品的编剧。像《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恋恋风尘》以及后来的《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的影迷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朱天文呢。 我现在手上新买的这本《黄金盟誓之书》,从书籍装帧上就可以看出这本集子大致是关于什么的了。 有赭红色护封的精装本,封面上嵌有早年朱天文和胡兰成的小幅黑白合影,打开护封,里面是素白的底子,散落淡雅的梅花,往后翻,封二上印有朱天文父亲朱西宁和胡兰成的合影照片。 封面上的照片,告诉我们其文学的师承,封二的照片,父亲和老师站在一起,既是一种致敬,亦暗示这个文学家族在精神上的溯源。 这里要介绍一下其父朱西宁,早期曾就读杭州国立艺专,后投笔从戎,49 年随军撤退台湾,50 年代登上台湾文坛,代表作《铁浆》《八二三集》等,与张爱玲和胡兰成均有交谊。 说起胡兰成,当然要提张爱玲,朱天文是"张迷"之一,亦被视为张爱玲在台湾的"传人"。 关于胡兰成和张爱玲的一段往事,除了胡著《今生今世》"民国女子""汉皋解佩"等章节,张自己不愿多谈,旁人更不知晓内情,那么,作为胡和张两位的"传人",开句玩笑,就像他们的孩子的朱天文,在这本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我读张爱玲,虽没有到"迷"的程度,但也是衷心喜欢并且佩服的,也是因为张的原因,把胡兰成的书找来读,《山河岁月》当年在旅途火车上读完,觉得文字很美,但关于他到底说了些什么,略有印象,《今生今世》竟没有读完,我缺乏耐心,看一个旧式才子如此冗长的"浮生六记" 第 1 页 共 4 页 当时在书店里面打开《黄金盟誓之书》,直接奔着谈胡兰成的部分而去,"狱中之书"不算短的篇章,我站着读完,写得真好,是那种女性作家才有的敏锐和感性,然而却有一种沧桑深沉的历史感觉,我见她自由地叙述和谈论,话题在家族、历史、文学、往事、信札、资料之间穿梭,才情挥霍,令人生妒。 阿城在序言中说,朱天文"对感觉有感觉",这话悬了,阿城先生有一种把简单事物说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的能力,朱天文作品每出大陆版,必找其作序,也算是一种策略吧。 "狱中之书"说到朱家的家族史"祖父自山东移徙苏北的宿迁(黄河-宿迁道),开牧场。曾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