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刘 柠:阅读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VIP免费

刘 柠:阅读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_第1页
1/2
刘 柠:阅读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_第2页
2/2
刘 柠:阅读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有从事民间出版的朋友致力于中国人阅读习惯的调查。结果表明,即使就被认为“素质较高”的城市人而言,中国也难以称得上是阅读的民族。换句话说,当代国人已不爱读书。如此结论,是否足以颠覆源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古老自信另当别论,至少,一个不爱阅读的民族与其“和平崛起”的宏大叙事的国家目标之间反差之大,由不得人不对其发展的路径、前景提出疑问。原因简单,因为在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成长都离不开国际经济循环,拉动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知识经济”。而在一个技术飞快更新,发展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要求其参与者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否则便会被淘汰出局:你可以获取更高的学位,但却永远没有“毕业”。作家王蒙曾撰文谈过俄罗斯人的阅读。俄国人之酷爱读书举世闻名,在莫斯科的地铁上,随时可见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在专心捧读。并且,这些捧读者中相当的人所读的,不是一般的消遣读物,而动辄是大部头的托翁、妥翁和布尔加科夫等苏俄大师的名著,让人感到一个所谓“文学的民族”,绝不是仅仅是一个“说法”。如果有人以类似朱学勤话语的法俄之“文学激情”式革命的不可取,来说英美之渐进、理性、温和的社会改良更加务实,更加富于“现代性”之事的话,那么来自大洋彼岸的观察兴许会让他在扫兴之余,作更深入的思考:有朋自美访学归来。说在华盛顿的地铁上,起码有五分之二三的乘客,一坐到座位上就掏出书来读。那书通常很厚,不是长篇小说,便是人文社科类著作,皆非“可口可乐”性读物。这种观察令这位朋友进而想到在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的公共场所时常发生的踩踏事故:纽约“9.11”发生时,直到世贸双塔坍塌,楼梯间里始终秩序井然,未发生任何人踩人的事故。“我相信这与人们爱读‘厚书’有关。”笔者曾有过几年“人在东京”的日子。日本人爱读书也是举世公认的。在日本清洁、舒适的电车、巴士上,无论是衣冠楚楚的上班族还是身穿校服的莘莘学子,不是打盹,便是在阅读。那种只有护照大小的口袋版“文库本”,可谓人手一册,随身携带,极便于随时随处展读。其内容从神魔志怪到狭邪艳情,从生活百科到人文学术,几乎覆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颇不乏“冷门”的读物,我就见过在拥挤的“通勤”地铁上,旁若无人地阅读研究埃及金字塔考古发掘和内部构造的读物的“东洋魔女”。日本是动漫大国。东洋人对漫画的迷恋可以用“发烧”来形容。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刘 柠:阅读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