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有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家河》是一本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朴实的文字时不时夹杂一些陕北方言,使我这个陕西人读起来倍感亲切,除了医院组织学习外,我用了两天时间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完了全书,读后深受鼓舞。《梁家河》是一本蕴含着修身立命、理想信念、为民服务、治国兴邦等学问的传记性文学。1968 年 12 月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1969 年 1 月我们的习总书记当时还不到 16 岁,就离开北京奔赴陕北的梁家河村,当起了农民,想想我们 15-16 岁时在干什么。当下 15-16 岁的孩子在干什么。是啊,这个年龄正是初中刚毕业要上高中的时候,还是不懂事的“娃娃”呀,当时的生活多么艰苦,一个大城市来的不懂事的娃娃要适应陕北的生活习惯、听懂陕北方言并下地干农活,吃的是什么苦呀,“清晨 6 点就起床上山劳动,爬到山上人已经气喘吁吁了,但还要干活,一直干到晌午吃饭时间,没有歇的时候”,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当年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念。有人干工作挑肥拣瘦,生活上怕吃苦、讲享受,对比习总书记我们应感到惭愧。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记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小教会我们的孩子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我们更要学习习总书记的“团结观”,《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习近平写到“他(魏震五)说,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做每一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只有讲团结才能把自己融入群众。现在好多人只讲个人利益,不看集体利益,看看网上报道的一些搬迁中的“钉子户”,不顾政策不顾大局,随心所欲,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私心更重,侵占集体财务,收受贿赂,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对这些人,群众深恶痛第 1 页 共 14 页绝,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不讲原则,不讲团结,应该把这些败类清除出干部队伍。 我们要学习总书记爱读书的好习惯,从北京到陕西梁家河,只带两箱子书,除了看自己带的书,还到处借别人的书看,“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30 里借书、30 里讨书”的生动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