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鞋子》观后感 2 篇 观《另一只鞋子》有感 孙景钰 "咚咚…"一双漆黑的鞋闯入了穷孩子的视野,他被这双鞋子迷住了,目光再也不能移开半步……这是双新鞋,油亮而有光泽,可能是生日礼物,也可能是考满分的奖励。穷孩子的眼神朦胧了,流露出的是渴望,也是沉醉。 火车到了,富孩子的父亲拉着他往前挤,情急之下,一只鞋落下了,落在了穷孩子脚边,天赐良机啊。我心中默默想,这下穷孩子总算梦想成真了吧。 穷孩子顿了一下,紧接着抓起鞋子想追火车,无奈火车太快,怎么追也追不上,但富孩子却脱下了仅剩的另一只鞋,丢给穷孩子,这也算是剧情的转折吧。 若这个富孩子是你,你会怎么做。 留着那只鞋,又或是像影片中那样。我可能没有富孩子那种"成人之美"的精神,只是单纯想着一只鞋子也没办法穿,索性 丢 掉 另 一 只 , 可 为 什 么 要 用 " 丢 " 这 个 字 呢 。 对 我 而言,"丢"就是落下、抛弃,而影片中的"丢",是主观上的"舍弃",是希望能成全他人,这"丢"可比我的随手丢弃的"丢"要深奥多了。 那么,我们来大胆地作个假设,若穷孩子有了私心,把这只鞋藏了起来,那么会怎样呢。可能富孩子没看见交杂在人群中的穷孩子,只好在车上叹息、后悔,并留下了心理阴影;还有可能看见了,心里暗暗地骂,且有可能妄下结论"穷人都是坏蛋".若富孩子未丢下鞋子呢。那就像太极形玉佩,挂在两个人的脖子上,以此来记住对方,这鞋也是如此,虽两人都各有一只,却始终无法成为一个圆。 这个故事最令我感动的是两孩子失意时,舍弃自己成全别人,这也是人们所说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美。 在现实生活,我们不应那样看重得与失,举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我小时候经常丢衣服,而且都是比较贵的那种,虽然会很后悔和自责,但想想毕竟是在学校里丢的,说不定可能第 1 页 共 3 页在某个时候暖了其他人的心呢。 同样是丢东西,并且都很贵,阿婆所表现的却是我不喜欢的:上次月考后,我一不小心把水杯落别的班里了,结果只是过了一夜,水杯就不见了。我有些着急,但找了许久未果,只好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阿婆也在旁边听见了。几天后一次中午到门口拿饭时,阿婆突然拉住我,指着不远一个在门口拿饭的同学手中的杯子说:"那。不就是你的杯子么。"我一时语塞——这并不是我的杯子,却又没法说服她……唉,叹了一声转身离开了。 火车把富孩子带向远方。那双鞋,却一直系着他们的心…… 观《另一只鞋子》有感 周锐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