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钥匙”心得体会 用好“五把钥匙”,推进“去极端化”心得体会 XX 县区第六小学刘婷婷 “五把钥匙”的思想方法告诉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与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斗争中,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不能“一竿子打倒一船人”,要注意划清问题界限,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和问题,心中有群众,脑里有遵循,手上有分寸。提出“五把钥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群众工作的优势,尊重信仰、尊重文化、尊重习俗、尊重规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春风化雨、温润心灵,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唯有如此,才能把各族群众“拉过来”,“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真正打一场反分裂反渗透的人民战争。 当前,我区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历史时期,面临着宗教极端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五把钥匙”理念的提出,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迫切需要,也是团结凝聚各族群众,巩固基层政权,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的迫切需要,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突出宣教重点,扩大覆盖面,发动群众,积极构建大宣教格局。坚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教育,引导各族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增强党的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宗教人士、信教群众和非宗教教职人员,“80 后、90 后、00 后”青少年,学校师生,容易受宗教极端思想危害等“四个群体”为重点,按照“一个主题、上下联动、全县一盘棋”的要求,整合各类媒体力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主动适应现代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发展形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电子条屏、楼宇电视、出租车 led 顶灯等媒介,切实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 1 页 共 2 页 自治区成立 60 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往往有多个不同民族的孩子一同学习。生活方式、语言环境、风俗习惯等不尽相同,孩子们思维习惯、文化心理也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善于运用好不同的“钥匙”去“开锁”。 教师具有三重身份。是肩负着引领社会风尚、传播现代文化、启蒙基层群众特殊使命的知识分子;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