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设置情境,导入课文】。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 5 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二)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多媒体展示)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 10 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读效果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媒体展示) 蕃( ) 淤泥 ( ) . . 濯 ( ) . 涟 ( ) . 亵( ) 逸 ( ) . . 噫 ( ) . 鲜( ) . 。 3.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4.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 自:从 盛:很、非常予:我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谓:认为 鲜:xiǎn,很少 7.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8.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