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观后感 《杨善洲》观后感 今天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这部电影,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每一个片段,都诠释了杨善洲的伟大光辉形象,都令我感受至深、肃然起敬。他是一个好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这就是电影中我看到的杨善洲。他最大的特点是一个‘真’字:对待人民,他是‘真感情’;服务群众,他是‘真行动’;做官为政,他是‘真公仆’;公私面前,他是‘真干净’。他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大写的、彻底的、纯粹的共产党人,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老书记从事革命工作近 40年,曾担保山地委领导近 20 年,说起来也是共产党“高官”,但他虽然身居要职,却一生清贫。他的衣、食、住、行都如此简单,对自己是那么的“小气”。然而为了帮助别人买化肥、治病等,他送去大部分的工资,又是如此的“慷概”;一方面他把点点滴滴节省下来的钱支援国家建设,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另一方面又在工作上以不怕困难,奋发努力的精神,自觉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他是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他把 XX 县区委、市政府颁发的 24 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 10 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 10 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仅留 4 万元给老伴养老送终。在职期间,他连自己女儿的婚礼都没时间参加,女儿要求搭乘一下爸爸的便车,他都不肯;为了其他同志的工作及事情,他可以拉下老脸去求情去争取,但在子女工作问题上,他却是立场坚定,几乎是“铁石心肠”。影片中,老书记的女儿是一名老师,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两地分居已有 7 年之久,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成。当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时,老书记就是不同意。嚎啕大哭的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对家人欠了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 老书记在家里对三个女儿交代自己的后事时,说要把自己第 1 页 共 11 页的骨灰分为 3 份,1 份撒在清平洞,那是他开始革命的地方;1份要撒在大亮山的雪松下,那是他工作 结束的地方;还有 1 份要交给女儿们保管。在交代这些事的时候,他的神情平静而安详,似乎只是要出一趟远门,而不是永久的诀别。 这些真实的描述,不禁打动了我,我双眼再次饱含泪水热泪,老书记用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