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的美学》读后感 芦原义信,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建造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代表作有索尼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艺术大剧院等。《街道的美学》集中体现了了芦原义信以外部空间设计为中心的建筑美学思想。因为他有东西方的教育背景,对日本和西欧的建筑环境和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又归纳了东西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中心结合,从细节出发,令人敬佩。 作者重点从空间构成尤其是平面的视觉构成角度来阐释何谓一个美的街道,而在续街道的美学中,作者进行了补充,更多的从视觉景观的角度告诉我们何谓美的外部空间。本书是芦原义信对自己的空间设计观念的理论书。 在书中,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一种街道形式西欧的花园城市风格。把外部秩序引人内部秩序中,让市民参与到街道的美化中,把室内空间当成外部秩序考虑。在城市的美化方面贡献是巨大的,然而遗憾的是市民在室内看不到这个花园,室内外是隔绝的。最终花园城市只是让市民参与到环境的建设中,却无法去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 对街道的分析是最有趣味的一部分,他没有罗列数据,没有大段论证,而更多是以一种游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他对一个城市和承载着城市灵魂的街道空间的感知。芦原义信在论述小空间的价值曾阐释国他对小的理解,他说,右大的东西想象小的东西困难的,但在小的世界中除了发挥想象力外别无他法,在本书中,他一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研究了,在小空间一章的论述中,我们明显发现了他重视建筑精神性的根本立场。 街道空间的美感并不仅仅源自于围合成街道空间的建筑本身,而更多的来源于由这些建筑所确定的街道内部空间的尺度和布局。换句话说,对一条街道的评价与鉴赏,应该更多的把眼光放在街道内部空间不是外墙,街道建筑对于街道空间的主要意义在于构成一个相当封闭的空间,为街道内部空间提供骨架的支撑。 第 1 页 共 11 页 空间作为人们交往活动的载体而存在的,街道空间不但是人们进行必要性活动的场所。也应该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平台,能够引导人们之间的美好交往行为的发生。然而,在如今一切都关注效益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多的是实用主义盛行。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是夸张的商业噱头式的建筑局部。形成到处都是视觉焦点的令人疲惫的街道景观。芦原义信在这本书中采用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向我们阐释了令人信服的专业观点。 街道的构成和美学价值 作者站在居民的视角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