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向田野的教育》心得 近日拜读了吴福雷先生的《走向田野的教育》一书。在这本书中,吴福雷先生用细腻的文笔,诗意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详细的记录了他在乡村支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乡村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 一、追逐梦想 梦想从小处说是一个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从大处说是对理想的追求。它是飘渺的,虚幻的,又是一种唯美的真实的存在状态,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也正是因为它的难以实现,它才越发显得神秘。有梦想的人因为拖着梦想心甘情愿的付出而快乐。正如吴福雷在书中所言因为有梦想,所以艰苦也会变成甜蜜的痛。 从城市来到农村支教,奔波于繁华与乡村之间,一般人会感到苦不堪言。但是作者以苦为乐,以支教为乐。路途遥远,他可以在路上思考,顺便梳理要上的新课;车子晚点,他搭乘摩托车,写下了日记:享受春天,享受 lsquo;无所谓 rsquo;。没有车子,他可以步行数十里,与孩子们一起行走,他说是与幸福同行。如果没有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怎么会有这种以苦为乐的体验。 二、勤于思考 支教如果仅仅是奔赴乡村埋头苦教,对于推动乡村的教育发展是有限的。因为支教不是为了惠及几十个学生,而是要传播一种理念,传递一种思想,使大多数的老师受益,学生受益。那么怎样把教育的理念带到孩子们身边,让孩子在高品质的教育中享受语文,让老师们在充满个性与智慧的教学活动中享受教育的快乐。作者用他的笔记录下了他对农村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当风雨来袭时,他想到了教育的明天。也就是学校的明天,教师的明天,孩子的明天,于是有了《大雨中的思考》;当行走在田间地头时,他想到了要成了一个蒲公英教育志愿团,希望一群又一群的志愿者像蒲公英一样飞到农村与薄弱学校,用热情和智慧去改变、去影响、去创造,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第 1 页 共 2 页村教育的现状。于是有了《一个创意蒲公英教育志愿团》。还有《给负重一个理由》《审视自我》都留下了他思考的痕迹。 三、勇于实践 一个人的梦想再完美,如果不付诸行动,梦想往往就变成了空想。把学得的理论运用在课堂上,把思考的结果付诸在行动上,把体验的感悟进行收集整理上升提炼,才能真正的变成教 学 研 究 。 在 生 活 中 记 录 着 , 反 思 着 , 提 高 着 , 实 践 着hellip;hellip; 正如他在文中所说。教学必须要有所思,有所感,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