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东省泰安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75 分) 1.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约前1054 年—前949 年)打算征伐未刚好进贡的犬戎,祭公谋父以“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试图谏止,穆王执意西征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此后,戎狄不朝。这一记载表明 A.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 B.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 C.仁德治国的观念源远流长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动摇 2.(2024 山西晋中高考适应性调研,2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化》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限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3.“考秦之制……内外管制为同一系统”。丞相与地方郡守掌民事,御史大夫与地方郡监学监察,太尉与地方郡尉掌军事。这反映了 A.秦朝出现了中心集权的体制 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 C.形成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官僚队伍出现臃肿重叠现象 4.(2024 广东湛江二模,26)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这说明( ) 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 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渐渐消逝 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 5.唐代的科举录用不仅仅依据考试成果,也很看重士子的名望。所以考试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举荐,称为“公荐”。材料反映了唐代科举 A. 请托之风盛行 B.不利于人才选拔 C.不够成熟完善 D.录用的形式多样 6.(2024·内江模拟)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中肯在 A.确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主动作用 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 C.确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 D.确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养 7.北宋时期,赵普为相,与枢密使李崇矩相交甚好。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太祖知道后特别不满。李与赵一起上朝,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隔开。宋太祖的这些举动 A.防止结党营私威逼中心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