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章 其次节 【A 基础培优练】 时间:30 分钟 总分:51 分 (学问点1:风蚀地貌。学问点2:风积地貌。学问点3: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学问点1](2024 年西藏拉萨期中)右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一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景观。据此完成第1~2 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积累 D.流水积累 2.据图推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答案】1.A 2.B [解析]第1 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以干旱气候为主,塑造地貌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干旱,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A 项正确;风力积累往往形成沙丘等地貌。第2 题,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结合图中指向标推断,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呈西北—东南走向,宽浅沟槽、背鳍形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当和主导风向一样,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 项正确。 [学问点1](2024 年四川宜宾期末)“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结合诗句,完成第3~4 题。 3.材料中诗句描述的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水作用 4.材料中诗句描述的地区可见的景观是( ) A B C D 【答案】3.B 4.C [解析]第3 题,结合诗句中描述的“黄沙”“大风”“碎石”等特征,推想该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燥,风力作用强,B 项正确。第4 题,A 项图为河流侵蚀地貌,B项图为喀斯特地貌,C 项图为风蚀地貌,D 项图为海岸地貌。 [学问点2、3]读某风力积累地貌示意图,完成第5~7 题。 5.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图是( ) A.a B.b C.c D.d 6.依据所学学问推断,该风力作用主要来自( )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若想营造灌木林带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带一般应在( )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5.A 6.D 7.D [解析]第5 题,移动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移动沙丘是风扬起缓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