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摘要】介绍了世界环境现状,分析了环境恶化成因,指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恶化原因。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日益遭到破坏,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环境破坏进行了成因分析,深入研究环境变化的特征,分析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遏制环境污染的目的,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可靠地理论依据。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的发展的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盾这些客观规律,自觉的改造世界。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绝也不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透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展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利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句话蕴涵着一定的必然性,然而滔滔江河水是泛滥成灾还是造福人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作为。人们可以拦河筑坝,发电灌溉,可以植树造林,既美化三川,又防止沙尘肆虐。因此我们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的思想。二,世界环境现状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我国环境状况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酸雨主要分第1页共16页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三,环境污染概述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四,环境恶化的成因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第2页共16页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