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珠江三角洲》教学案例 何玉莹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分析教材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是从全国范围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本课的学习将会为省内区域的学习提供可供可靠的方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理解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2、归纳珠江三角洲主要产业部门及经济发展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理解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3、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特点及原因,评价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2、在区域对比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区域比较过程中,寻找差距,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的重、难点外向型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对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有较全面和辨证的了解;以及本区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过程。教法用区域比较法、综合法; 学法有区域比较法、综合法、角色扮演法、分析法、归纳法 。好的一堂课也是要有繁琐的教学准备,这堂课教师要准备广泛占有经济学相关资料,制作视频资料,应用课件,设计教学及评价方案;学生要准备划分合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组内分工。推选小组长,中心发言人。 本课共分 2 课时讲授。第一课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第二课时讲授。学生起点行为分析1、学生从七年级下半学期起,已较多地接触到经济地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教学中,一些典型国家的经济地理问题(例如日本)教师都已带领学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学生平日通过新闻媒体也已有所了解。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贵在孩子们总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有部分学生有强烈想知道为什么珠江三角洲的人会那么富裕,我们却和人家有那么大的差距呢?这种学情给了设计本节课以极大的自信心和使命感:虽然是距离生活较远,又有难懂的经济问题,但我应通过我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感觉不到距离,把难的问题简单化...